法律和数据隐私的平衡,各国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因为法律总是难以追赶上新技术的脚步,在界定什么属于隐私的过程中,技术总是在不断突破各种定义。未来会不会出现“公司统治世界”的现象,还真是未知数。
信息时代到来之后,我们最爱谈大数据可以为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棱镜”事件以来,人们却不得不担心起大数据的危险。对于新兴的经济现象,法制往往落后于科技本身的发展,而在法律尚未细化的角落,利益已经让网络公司在这个混乱的市场中肆意妄为。
哪些数据可以被监控,这涉及到“权力的边界”的问题,即使目的是积极的,但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侵犯公民的隐私,这需要一整套法律的规范和界定。政府对于网络数据的参与,不过是最显眼也最易于产生联想的一种,事实上,所有的网络公司都在记录着我们的数据,并进行着分析、总结和交易。
现在中国有多少数据分析公司?尽管从数量上还难以统计,但目前风投最青睐的创业者已经转向数据分析行业,数据分析也成为了今年以来IT人士跳槽的首选。每过18个月,互联网上的数据就要翻一番。可以想象,那些关于我们自身的网络浏览记录、购买偏好、交际信息都正在毫无保留地被我们自己双手奉给互联网公司,而法律对这些公司的约束远远落后于科技所能达到的程度。
如果仅仅把大数据看作网络公司对个人数据的分析,从而能够实现精准的营销,那恐怕就对大数据的理解过于狭隘,搜集数据仅仅是公司的第一步,而对数据的“二级应用”才是实现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数据用途的每一步都通过用户授权,成本则不可想象。所以目前数据的出售和使用都仍然呈现出无序的状态。
数据管理,是全球性的网络难题,那么,对于网络公司和政府之间是否能引入公正的第三方来进行监管,又如何明确全球范围内的隐私规范规则,都应当是可以充分讨论、明确边界的过程。比如目前商业公司对个人数据的 “二级应用”无须个人明确授权,那么相应地,数据的使用者既然是这种应用的最大受益方,也就应当承担数据使用不当的最大责任,无论是把这些数据卖给政府,还是用作其他不合规范的用途,都应该让企业本身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有明确而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督。但从目前来看,这种机制的建立仍然稍显艰难和漫长。
公司拥有的权力是否过于强大?政府是否忽视了普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更青睐与大公司合作?这个问题曾经由威廉·多姆霍夫在《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中提出,并根据美国当时的社会状况皆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可见,对于公司权力的边界,在几十年前就在进行着探讨。但那时候大公司参与权力是人人有目共睹,而信息时代的到来让这些问题更加棘手因为大数据让这种权力隐于无形。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时代的几乎所有商业数据都是由公司进行把持,这和传统的权力结构拥有本质区别。
法律和数据隐私的平衡,各国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因为法律总是难以追赶上新技术的脚步,在界定什么属于隐私的过程中,技术总是在不断突破各种定义。未来会不会出现“公司统治世界”的现象,还真是未知数。
正如舍恩伯格在 《大数据时代》中说的那样,“不同于印刷革命,我们没有几个世纪的时间去适应,我们也许只有几年的时间。”鼓励大数据的增长和遏制其威胁,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为实现这一平衡,监管机制需要更加巧妙和谨慎,并以新技术的方式来促进隐私保护。
近期,听说《一九八四》重新热销,“棱镜”无疑激发了人们对“老大哥”的想象,网络全球治理的讨论才刚刚开始,网络安全问题在国际舞台上已经非常活跃了,但网络治理的讨论可能还没有那么受重视,未来,相信它的重要性会被人们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