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将加快数字家庭的发展步伐,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数字家庭科研和建设的投入,加强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并通过示范应用加强市场培育,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产业链对接和跨行业整合;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帮助智能家居寻找更多机会。

数字家庭步伐加快
  
    数字家庭从实现家庭内部的信息通信,到实现家庭与社区、家庭与社会的互联互通,成功的打破了“信息孤岛”现象,让各种信息终端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借助数字家庭的相关技术可以将各自孤立的家庭融入到大社会之中,可以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并将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通过发展数字家庭产业可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的社会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数字家庭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电子产品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为未来数字家庭的实现奠定了基石。
  
    从目前来看,数字家庭的发展正呈现出网络化、共享化、智能化、协同化与远程化五大特征。这一特征的显现源自于当前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在移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加速了这一趋势。
  
多屏融合技术走上舞台
  
    在国内,多屏互动的步伐紧随国际市场。根据2012年尼尔森上海跨屏研究样本调查显示,在上海地区,有30%的用户会在收看电视的同时使用手机和电脑,11%的消费者同时收看电视并使用电脑,以及9%的消费者收看电视时使用手机。
  
    而多屏融合的技术也逐渐走上了舞台,多屏融合,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的内容应用能够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众多不同的屏幕之间无缝切换。就在今年初举行的CES大会上,英特尔、联发科、索尼、三星等为数不少的上游厂商和终端厂商拿出了多屏融合的相关产品,他们的解决思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通过硬件技术的标准化和后台软件的标准化来实现“多屏融合”。
  
智慧家庭技术行业发展趋势
  
    首先,数据家庭的定义。家居经过四代的发展,从第一代到和少量的安防功能,第二是基于IP技术的主网,第三是政府控制的集中化,功能手机出现了,应用有安防、娱乐等,第四是蓝牙等无线技术和云技术,和用户的需求实现了个性化。目前已经实现了可视对讲和报警、控制等主要功能,包括我们的统计这个市场规模很大,前景也非常的巨大。从技术发展叫做看,我们有三种技术,每一项技术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项,一般家庭里面是三种技术都在采用。目前正在向无线的技术发展。在无线方面主要有两种技术,在第一种由于共性比较差,所谓主要是无线的接入。

    智能发展趋势一个是交锋智能化,原来是终端进行交互,下面会采用智能的,包括语言、人体姿态识别的方式。第二是平台化,智能家居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必须形成一个开放的、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开放性能够实现各种交换、交互和管理,突破智能制约。以前由于无线技术不得完善,安全性比较差,固定性比较差,目前由于突破了技术瓶颈,无线技术大量是用在家居。
  
智能家居市场整合或初显

    智能家居是一个以住宅为平台装置安防、影音、灯光、窗帘等智能产品综合控制的一个有机系统体。在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已经将近十年,可是由于前期多半在炒观念,有部分人对智能家居的认可度并不高,但是最近几年间,跟着物联网时期的到了,云共计的崛起,智慧城市的建设,人们对智能家居的立场也从最初的观望转到逐步接受并体验、使用的阶段。联电国际智能家居努力进取不断进步,使智能家居系统由观念认知转化为现实的具体项目。
  
    智能家居的发展自然少不了安防、家电、IT和系统集成商的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整合各自特有的优势,尽快打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和经营观念的双重影响下,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想在本行业以及相关的行业占领上风,抢占市场,有着各自的经济追求。
  
    业内专家以为,物联网大潮下的智能家居行业在中国以至全球都有宽广的近景,是物联网时期下的朝阳行业。就当前的发展趋向分析,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内全球将有上亿家庭建立智能、舒适、高效的家居空间。2012年住建部出台的政策中,也表示将来60%以上的住宅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型家居环境。可见,智能家居正在构成一种新兴的产业,有着广大的市场后劲。
  
    不过,同时在,今后几年随着厂家竞争日趋激烈,智能家居市场会进入一个行业整合阶段,最终可能会出现几家规模比较大,品牌影响力好的厂家。从产品角度来讲,以后的智能家居产品会朝着实用化、傻瓜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所谓模块化就是产品开发商把智能家居产品做成模块化的,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任意搭配。这样不仅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而且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节约不必要的端口模块的浪费。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