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行业里智能家居企业绝大多数是由楼宇对讲企业的业务延伸而发展起来。智能家居的准确定义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欲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进入21世纪后,智能家居的发展更是多样化,技术实现方式也更加丰富。结合中国楼宇对讲产业发展,智能家居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场由物联网引发的“核聚变”,正在席卷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对于依附于房地产行业的智能家居,也将激发巨变。在这场巨变中,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如何在产业链中掌控话语权?

建立统一行业标准体系

    一是主要是基于同轴线、两芯线进行家庭组网,实现灯光、窗帘控制和少量安防等功能。第二阶段是基于RS-485线、部分基干IP技术进行组网,实现可视对讲、安防等功能。第三代实现了家庭智能控制的集中化,控制主机产生,业务包括安防、控制、计量等业务。最后一个阶段是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家居,主要是以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伺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踉踪、监控和管理,可以说,智能家居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的一种重要应用。

    从应用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智能家居还在初步进入第三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规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产业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应用模式有待创新,产品稳定性和智能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完善的社会合作体系;跨产业的合作困难重重和市场推广力度不够。以上简要的智能家居行业现状介绍,可以作为我们生产企业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中把控话语权找到突破方向。

增加产品核心竞争力

    任何行业的任何产品都离不开最终用户-服务商-生产厂家这样的产业链,作为智能家居行业同样如此,如何让这条产业链能非常良性的循环,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如果某一环节出问题,人就会得病,智能家居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样如此。因此,有好的产品生产企业才有话语权。智能家居,顾名思义肯定是一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行业。目前安防行业应用最多的智能化技术是智能视频分析,它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同时对多个监控场景的视频图像内容进行分析,自动筛选报警信息。

    这种技术能简化安防产品的操作难度,复杂的产品肯定不是智能,傻瓜化或许才是智能化的目标。智能家居将让用户简单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家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

    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与安全。智能家居产品基于智能模块上的研发,个人认为是产业链中增加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能改变外界对整个安防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的错误认知。

凝聚品牌效应抢夺话语权

    品牌的沉浮,正是产业兴衰的缩影!在之前的中国智能家居现状中也谈到,必须必须要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很大程度上还是处在未完全成熟的状态,上下游产业链虽有发展,但还完全说不上饱和。尽管它已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但是它的普及度不如大众消费品,至少人们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而智能家居对大部分人而言是陌生。与此同时,现在绝大多数智能家居厂商在产品上面,均想做完整的一套智能家居系统。
    由于集成商的技术水平限制,导致品牌和品牌之间的整合成为一个难题。此外,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安装方式、使用方式上均比较复杂,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与没出现大企业品牌也有直接关系。因此,不成熟的市场,需要大企业和强势品牌去引导和宣传,增加智能家居的普及度,以品牌形成企业的聚能效应也是扩大生产企业在产业链话语权的途径之一。

    首先, 所有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人的事情。因此解决树立品牌的问题,企业的掌舵人必须要树立品牌意识。学会从卖价格到卖价值、从卖价格到卖价值和从经营市场到经营客户。

    其次,改变错误的认知。如,把品牌定位混同市场划分、把品牌定位看作产品差异化、把品牌定位误认为竞争优势、把品牌定位当成广告语和认为品牌定位是企业价值观,或将其等同于企业文化。最后是制定品牌营销策略。在品牌塑造中,企业的品牌在累积了一定的知名度后,一定要建立品牌喜好度,进而建立忠诚的合作关系,这才是品牌营销策略。

结语:

    在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有不少通过地产战略合作形式来争夺市场。地产战略合作是一种强强联合的跨界合作形式,地产商通过供应商品牌优势、资格调查、产品选型、工厂实力考察、招投标比对等环节层层筛选,最终优选出产品稳定、外观精美、价格合适、制造实力强,服务信誉好的部品企业作为其产品供应商。这种战略合作有效增进了资源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交易环节,节约了采购成本,最大程度保证了工程质量,为地产楼盘树立了统一的形象,也为部品企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根基,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也是解决行业弊端的一种创新方式。但无论如何,有产品+技术+品牌的企业,一定会在这块火热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