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照明并非新鲜词汇。但在LED大潮的推动下智能化照明却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力。这在本届光亚展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无论是飞利浦、欧司朗、GE、东芝照明、TCL-罗格朗等国际照明企业,还是鸿雁电器、河东电子、聚晖电子KOTI、邦奇电子、南京天溯等国内照明电气企业,结合LED光源的家居智能化都成为其展示的亮点。然而,由于光源渗透、营销渠道、品牌推广、产品成本、后续维护等多方面原因,LED家居智能化脚步依旧缓滞,尤其对渠道中间商和终端消费者而言,其更多的也许是概念式的品牌造势。

  制造端大热

  “相对传统光源,LED光源的可塑性很强。如果没有LED潮涌,国内智能化家居照明的推进步伐可能要延缓好几年。”鸿雁电器照明研发部负责人朱兆魁对记者说道。据其介绍,2010年鸿雁电器便在展会上推出LED家居照明智能化系统,直到今年,与大行其道的LED光源结合才取得了比较大的业内反响。

  东芝照明( 中国) 有限公司商品部副部长方孝也向记者表示,LED的色彩丰富而纯厚,三基色加数码技术,可演变任意的色彩。而LED光源的精巧,点、线、面、球、异等形式,乃至任意艺术造型的灯光雕塑,也使LED能适应各种几何尺寸和空间大小的装饰照明的要求,并与智能化系统配合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灯光的不同颜色和外观设计来表达个性和情感的需求日益凸显,LED家居智能照明系统刚好切中肯綮。”

    而在光亚展这一国内规模最大的LED应用企业和产品展示的平台上,无论是飞利浦、欧司朗、GE、东芝照明、TCL-罗格朗等国际照明企业,还是鸿雁电器、河东电子、聚晖电子KOTI、邦奇电子、南京天溯国内照明电气企业,结合LED光源的家居智能化都是其展示的亮点。

  据记者总结,以往对L E D智能调光的两大难题:1、难以找到相匹配的调光解决方案;2、空间受到限制,安装相关零部件不方便,目前都得到比较大的改进。光亚展现场,台达、航嘉、天宝等“电源大户”纷纷推出适合LED智能照明的恒流驱动电源,而注重LED照明应用品牌也相继推出自主研发的智能电源。这对LED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无疑有较大的催化作用。

  “此外,今年实力企业都推出了无线智能通讯控制系统,对比往年的需要布线,这对重新装修而愿意升级到智能家居或室内照明系统的用户就非常方便。” 朱兆魁补充道。

  然而,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光源渗透、营销渠道、品牌推广、产品成本、后续维护等多方面原因,LED家居智能化脚步依旧缓滞,尤其对渠道中间商和终端消费者而言,对其接受程度依旧较低。

  推手抑或“拖累”智能照明行业自从上世纪9 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受市场的消费意识、市场环境、产品价格、推广力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而作为智能照明的一大特色,实际上无线控制早在2005年就已经被应用到照明控制中,但由于传统照明产品仅能停留在光暗单一调节以及受到种种技术瓶颈的限制,使得其直到LED开始热销后才成为市场主流。但智能照明系统配合LED光源,成本优势又会削弱。

  据了解,国外智能照明产品价格太高,而目前国内品牌的智能照明产品一般为500到600元/路左右,国内的低档产品甚至达到300元/路以下,按照两层复式住宅单位的智能照明系统全套安装也要1.2到1.4万元左右。“虽然仅高于国外高档‘开关+插座’的价格,但加上LED灯具使得其成本又大幅上升。”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品牌企业的顶灯为例,传统60瓦纯三基色光源加灯具价格约为200到300多元,而相近光效的20瓦LED光源顶灯的价格则会增加5到7倍。全屋的灯具花费无疑大大增加。
    “对华东、华南等一二级城市而言,价格并非智能照明难以普及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对LED和智能照明认识不足,即市场处于初级阶段是最主要的原因。”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徐德智说道。
   
    家居不感冒

  L E D近年大热,但家居渗透率却差强人意。对“十二五”期间LED照明的渗透率,业内普遍估计普遍乐观,预计到2015年,中国户外LED照明渗透率达60%-80%,室内商用LED照明渗透率达25%-30%,室内家居LED照明渗透率约 5%-10%。然而根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智能化LED照明的渗透率还不足2%。家居领域对LED和智能照明产业而言更像是有待开采的“无人矿区”。

  LED制造领域鱼龙混杂,影响终端消费体验,也是LED产品家居渗透率不高的绊脚石之一。天宝集团研究院总经理朱昌亚透露,在室内小功率的LED智能照明方面,首先是恒流驱动电源与传统的可控硅切相调光器不匹配,造成LED在调光过程中产生闪烁现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在LED应用中的热情;其次就是LED的光衰与寿命问题。“这一类问题主要核心还是LED和智能驱动电源的技术参数与标准没有统一,业内不少企业却都单纯想降低产品的成本和品质来换取市场。”

  而中国照明学会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全国采光照明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任元会也认为,目前智能化控制系统的LED更适合应用到写字楼等高层建筑楼梯和过道照明中,这样更能充分发挥LED智能系统的节能优势,实现“按需照明”的理念,起到“人来灯亮,人走灯暗”的调光作用。

  渠道淤塞

  对比目前LED所走的比较单一的工程渠道,LED智能照明系统的销售渠道也并不多远,更多时候甚至是企业在唱“独角戏”,直接和产品应用单位接触、公关、供货和服务。

  朱兆魁透露,由于LED智能照明系统更多属于非标定制产品,即使像鸿雁电器这样有超过十年的智能系统研发和超过两年的市场推广经验的企业,目前在国内的客户仍局限于五星级酒店、银行总部大楼等十多个标杆工程。“售前研发和售中推广不算,单是售后服务就要很高的成本。”

  据记者了解,国内的智能照明产品推广力度远远不够。由于这是一个兴起行业,不同于一般照明产品,渠道的建设和消费观念的形成等等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大多数企业也不敢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资源。“很多实力企业都将LED智能照明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来对待。这就决定了其营销策略、品牌推广方面相对较弱,现有的照明渠道利用率便非常低。”

  TCL-罗格朗展会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化照明不仅仅是改变发光体,而是将通信、传感、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现代化技术融入其中,达到“光不仅仅是光”的效果。而市场没有成型,还没有形成大的消费市场,大部分智能照明厂家还在极力引导消费者,在渠道的建设上也一直在探索着适合这个行业的模式。“这表明,普通的经销商、工程商、设计院等很难挑起推广、销售、售后的大梁。”

  单靠玩概念喂不饱LED家居智能化

  其实,LED家居智能照明系统的大热,很可能是善于捕捉市场需求趋势的企业为展示综合研发实力,占领LED细分领域制高点所进行的概念营销和差异化战略,这无可厚非。

  今年光亚展规模再次增大,达到2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600多家,其中与L ED产品相关的企业就超过1800家,即使实力不错的品牌也容易淹没。尤其是应用企业,如果单纯依靠产品展示,很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怪圈,很难在众多同质化严重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相对而言,LED家居领域还是没开发的“处女地”,而节能环保、智能系统等概念的推出也符合国家政策大势,企业靠智能照明系统还能大大增加LED产品附加值,可谓是一举三得。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