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家居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技术实现方式上。说到智能家居,有一个概念不得不提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由于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因而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
物联网概念的引入,使智能家居更加“智能”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可以说,物联网能让物变得像人一样“有感觉、有思想”。生活中的物品一旦具备了人类的这些特质,就能通过“与人沟通”更好地满足需求,使整个居住环境显得更“贴心”。
数字化智能家居项目团队成员与指导姚勇告诉记者,该系统的传输控制信号部分经由家庭已有的电线进行电力载波传输,实现对设备的控制管理。使用“电力载波”可以使用户无需新增布线,“有电到的地方,就可以实现控制”。
除了利用“电力载波”,该系统在联通外网和可视门铃时还使用了网线连接。为何不全用“电力载波”实现“零新增布线”呢?姚勇介绍,这是为了确保网络传输以及图像传输的稳定性,比如可视门铃需要传输图像视频等较大流量的信息,有线更能确保传输质量。此外,如此设计也使得接驳很方便,服务器可以跟随家庭使用的ADSL拨号器以及路由器摆放在用户喜欢的位置。
系统中还出现了人们比较陌生的“智能插座”和“智能开关”,据了解,这并非必须是特制的插座和开关,而是分为两种:一种针对家庭未装修前预先埋线,就可以继续使用普通插座或开关,同样能实现智能家居提供的控制功能;另一种是后期加装的,由于不能预埋线,使智能控制模块集中安装在电箱位置,因此只能安装项目组特别设计的带智能子模块的开关或插座。
同样的道理,对于影音系统等并非项目团队提供的产品,在设计标准上也没有特殊要求。对此,姚勇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我们提供的控制模块只在安装时通过单片机学习,现场复制用户家庭已有的影音系统遥控器信号,这样我们的控制模块就可以代替用户家里已有遥控器来实现对相关设备的控制。”
当然,通过苹果手持设备控制并不是唯一的选择,针对安卓(Android)手机的控制端软件同时得以开发,实现相同功能的控制。此外,还有专门提供的智能控制平板,也是基于Android平台的操作系统。
在我国,智能家居概念出现已有十余年,但由于价格昂贵等因素,其在应用上一直处于相对冷清的境地。据了解,此次广博会上展出的数字化智能家居系统目前已经开始量产,预计生产2000套,单价1万元左右。或许,曾经的高端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子不再遥远,更多人将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