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各大电视企业的集中推广之下,3D概念始规模上量被炒得火热。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3-6月,3D电视的型号尚不足10款,但12月第一周的最新统计发现,国内外厂商推出的3D电视型号超过30款,市场上产品也开。但由于行业标准尚未设定,技术不成熟,价格处于高位,内容缺乏等因素的制约,3D在未来大规模普及前景暂未明朗。这其中,标准的制定尤为关键。
标准和市场化,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各大产业发展的一个问题。一种情况是有些产业在发展之初,掌握先进技术的一家或几家企业垄断了市场,制定了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标准并成功推广,在保证产品质量、功能等方面整齐划一的同时,杜绝了竞争对手反超的可能性。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在产业发展初期,各企业各自为政,发展自己的技术和独创的功能,等到市场上已经有若干家企业参与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保有这一产品之后,国家才会推行适应市场现状的标准和管制措施。
很显然,目前3D市场应属于后者。标准总是要滞后于产品,标准等到产业成熟才会出台已经成为惯例,但产业标准不统一并不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阻力。3D电视的技术标准不能统一导致3D电视无法产业化,也一直被业内诟病。目前主要的两家显示屏供应商三星和LG,他们对应的技术是主动快门式和被动偏光式。主动快门式技术阵营中,有以三星为代表的松下、索尼、夏普、长虹等企业;被动偏光技术阵营中,是以LG为代表的创维、海信、康佳等厂家。
积极推进3D技术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制定工作,对产品的成熟、市场的稳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价格等限制因素都有可能在这中间找到解决答案。
产品价格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过程,市场影响的因素很多。由于各家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先期研发、专利投入较多,在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没有正式出台之前,在目前竞争企业不多的情况下,各家企业应该还是会尽可能采用自己的技术去进行制造,希望第一回收研发成本,第二占有市场份额,为竞争标准做准备。所以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必将导致产品价格暂时不会下来。随着未来竞争企业的增多,标准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价格居高的现象将会得以解决。
内容方面,我国加紧标准制定方面的步伐也会加速3D内容的生产和更新。我国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产业分析师叶贞秀公开表示:“虽然3D内容丰富不少,但目前影片格式、压缩方式等标准仍有分歧,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共同的3D标准,在统一的标准下,企业才有依据进行内容的拍摄、影片压缩、信号传输、硬件译码等。”对此,国家广电总局正在进行3D电视标准的调研,内容将针对3D传播的信息格式、评测方法、压缩存储方式以及采集、编辑、制作等环节。
从3D影视的发展历史来看,之前已经经历过至少两次3D影视浪潮,但都以失败告终。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不能对复杂技术路线上的方方面面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无法就观众最后的3D视觉质量进行保障,是其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3D影视从制作到播放整个技术链条进行标准化制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举措,是保证我国3D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保证这次3D影视浪潮不再落下的基础。目前工信部、广电总局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的立体标准,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3D电视的试播,更重要的是规范整个3D的市场,提高我国从事3D制造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让我国在未来的3D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