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物联网是IT业界乃至全社会“热炒”的概念,在每一个IT业界的新理念被提出和“热炒”的时候,往往大部分人都会经历从开始时的兴奋到最后趋于平淡的过程,也有一部分人会站出来“泼冷水”。物联网也不例外,例如IT业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如柳传志,李彦宏等人就很婉转的说“物联网的前景还不清晰”,也有专家担心目前全国范围内物联网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会演变成当年“大跃进”的势态,出现“中国式的野蛮增长”,盲目投资,产能过剩,遍地“形象”和“示范”工程,无实质效果。
目前各地的确有很多物联网”首长工程”,据笔者参与的一些实地项目了解,很多项目都是原来的”数字城市二期工程”的提升和延续,核心业务还是原来的数字城管、安防与消防联网、安监与应急指挥、环保监测,节能管理,智能建筑等等,所以如果正确引导,基本不会出现重复建设和浪费。至于”产能过剩”问题,笔者觉得的确值得关注,目前有条件(或没条件)的地方政府和高新开发区除了自身建设以外,都希望以此为契机,搞物联网产业基地,成立一批物联网公司,外地企业如果不落地建公司,就拿不到项目,这样的方式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产业布局规范化的加强,有可能出现低层次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企业也很难做大做强。
笔者认为,物联网这件“事”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有没有人专门去推动或“炒作”,也不管将来它是否会变换成其他的说法和形式,物联网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年,已经是人日常生活中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将来也一定会“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下去。柳传志,李彦宏等业界巨头的说法也没错,但他们是从资本投资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的,目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确不清楚,“蓝海”还没出现,到处是一片“红海“,而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是从国家战略发展的基本面和国计民生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站的角度更高,看得也更远。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或许可能会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到一定阶段会出现Google(正如前文所述,Google已经开始在做PowerMeter等物联网业务), eBay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盛大那样的垄断性大企业,但正如柳总等人所说,这样的企业的出现也许3、5年乃至在更长的时间内是看不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也可能不会按互联网产业模式发展,而是以出现很多规模不一定很大的企业的模式发展,因为很多物联网业务可能会以书中提到的Networks of Things的方式运作,财富难以像互联网业务模式那样集中, 可能会出现很多千万富翁,而不是像互联网那样出现少数亿万富翁,但总体规模一定会超过目前互联网模式的总体业务总量。
总之,笔者坚信,物联网业务和产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到一定层次的现代化基本需求,会有很长的生命力,不论目前这股热潮几年后是否还存在,它都一定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长足的发展,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