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新长沙站内部将宛如水晶世界。该站候车厅用玻璃幕墙与站台分隔开,建成后没有视觉障碍,候车厅的旅客可清晰俯视站台。武广客运专线长沙项目部专家介绍,新长沙站候车厅分为并列的两个,在两个候车厅之间是玻璃顶覆盖的站台空间。开设在站台上的多个采光井为到达厅提供顶部采光。中央带状顶棚采用低辐射玻璃,结合室内悬挂的可自动控制角度的活动百页,夏季以遮阳为主,冬季以透阳光为主。在西广场设高架平台,社会车辆可直达,人则通过缓坡道到达高架平台。180米长的带状大厅作为进站厅,进站厅内设售票厅和基本站台候车厅。地面层则有到达厅及出站交通换乘区。


       武广长沙站效果图


  
     武广客运专线2005年6月正式动工,2010年全面竣工通车。武广长沙新站究竟是怎样一个火车站,这一直是长沙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今日,本报独家向你披露,长沙新站是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火车站。近日,武广客运专线长沙新站建设规划(初步设计)获铁道部批准。武广长沙项目部相关负责人透露,长沙站将于下月中旬公开招标,今年年底以前正式动工,2009年全面建成。
  
形成“山”与“水”的曲线
  
     武广长沙新站的设计理念为最简洁的流线。“山水洲城”是长沙市的别称。长沙站设计将山峦的起伏曲线提炼为站房造型,将水的波浪提炼为站台雨棚的形式,形成“山”与“水”的曲线,互相映衬,协调统一,与周围的山水相呼应。专家透露,提炼出“山与水”的形象特质,作为建筑形式与空间的主题——“山与水的交响”。新长沙站将作为浏阳河边一个优美的景象,仿佛从岸边自然生长出来。融入所在环境,为远方的客人献上一张极具特色的城市名片。长沙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山水洲城”,极具地域环境特色。设计强调新长沙站这一标志性建筑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山与水的交响”这一主题思想,成为建筑形式的出发点。无论是在室内大厅还是室外广场,这一形象特征都得以充分体现,形成新长沙站区别于国内其他火车站的独特气质,凸现地域特色。
  
向未来“通过式”车站发展
  
     相关专家介绍,设计采用“线侧”和“高架”相结合的模式,流线简短明确。基本站台的候车设在站台层,中间站台的候车设在高架层。同时采用“机场化”、“公交化的”的概念,强调旅客进站出站的直接性,便于由传统“等候式”车站向未来“通过式”车站发展。专家认为,从功能性方面讲,长沙站采用“线侧与高架”相结合的方式,体现“效率第一”的原则。从系统性方面论,长沙站建筑融入城市规划之中,并突出其中心地位,站内交通与城市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形成高效的立体交通枢纽。从先进性方面看,采用“公交化”、“机场化”的设计理念,立足现场,着眼未来。从文化性方面说,体现长沙作为一个国家山水园林城市、“山水洲城”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新时代精神。从经济性方面谈,节省城市用地,强化建筑节能,减少地下工程量,缩短施工工期。内部空间的大小尺度及结构形成式与使用功能完美结合,打破单一大空间候车厅的模式,候车厅自成一体,便于空调系统的运行,节省能源。
  
东西是广场,中间是站房
  
     武广客运长沙项目部相关专家透露,按照总体布局思路,规划用地由西向东划分为:西广场(主要人流积聚广场)-新长沙站房-东广场(生态景观广场)。
  
站场用地分为左中右三块
  
     站场用地由北至南通过增设的道路划分为左、中、右三块,中心部分用地为站场站房及广场用地,左、右两侧,为附属用地及发展用地,可节省大量城市土地,减少开发强度。西广场面对城市中心区方向,是一个接纳人流的主广场,长途车站及公交车站位于其中;东广场面向浏阳河风光带,是一个城市客厅,一个生态景观广场,将新长沙站与城市生态有机融合。红旗路局部下沉,形成完整的临浏阳河的生态广场,突出“山、水、洲”的环境特色。
  
各类交通各行其道
  
     社会车辆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来车站接人,一类是来车站送人,另一类是自驾并停放在停车场。车流来自各个方向,所有道路都向这类车开放,停车场设于地面层。出租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来站送客并等候客人,一类是来车站接人或送人。车流来自各个方向,对此车辆有一定的交通限制。停车场设于地面。公交车分为普通公汽和专线车,流线为到站送客再接客返回,车流来向及通行都受限制,在西广场南侧设专用停车场和候车室。贵宾车在站房两侧进站高架平台上,在进站广厅南北两侧,设直接进出基本站台的专用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