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5日讯(向国生 符晓)7月12日至13日,国内24个风景名胜区的160余名代表和专家齐聚张家界市武陵源,共同研讨中国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 
    国家建设部从2002年开始,在2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试点,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景区工程建设、资源保护和利用状况进行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加强景区监管,多次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目前,全国已组织完成29个省级主管部门和全国140余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监管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安装调试、卫星遥感数据采集。其中,石林、青城山、都江堰等12个景区的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通过建设部专家组的评审;黄山、峨眉山等8个景区初步建成了综合性的数字化指挥调度中心;九寨沟、武陵源等10个景区开通了门票网络预售;龙门、庐山等15个景区安装使用了电子门禁系统;十三陵、钟山、天山天池等20个景区建成了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卫星联播实现了景区资源相互推介宣传;大部分试点景区还建成使用了森林防火或集游客安全、资源保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主要景区、景点和游人集中地带的实时监控。 
    研讨会由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省建设厅共同主办。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景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在完善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国家宏观层面的“数字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家风景名胜区数字化试点工作,逐步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卫星监测、政务信息和电子商务三大网络系统,力争“十一五”期间我国风景名胜区的数字化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