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办好一个好的展会,必须有一个好的运作机制,才能真正把展会办到有水准、有影响力。组织者一定要思考,我们要找一些什么样的发展商,怎样去运作。能引导一个经济的走向、一个产业的走向。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真正起到了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究竟参加什么类型的展会才能取得预期的展示效果呢?何种主题的展会更适合自己?我们的智能家居行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行业展会?
    近些年来,方兴未艾的展览经济风风火火,增长迅速。以“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安防”等为主题的各种展会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斗艳争奇,热闹异常。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城市的各大展览中心被展会日程排得满满登登,较之去年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而且在下半年,特别是在被展界人士视为展会淡季的9、10月份,也被排满了各种类型的展会。
    面对如此快速膨胀的展览经济,我们不禁喜忧掺半。诚然,行业展会是优于专业杂志、直接邮寄、推销员推销、公关、报纸、电视、会议等手段的最有效的中介体,它的迅猛发展必将有利于加速其它经济前进的步伐。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越来越多展会的火爆场面下,我国展览业的专业水平却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并且产生了一些主题重复、效果模糊的负面影响。尤为关键的是,低水平、高重复的展会模式已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茫然,有些参加过的企业更是被其展会的粗劣程度吓得乱了方寸,再也不敢冒然参加。
■ 恶性竞争,重复办展何时休? 
      国际博览会联盟发表的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份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行业协会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该地区得以强势增长,并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展览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规模小、水平低,场馆建设不科学、管理机制落后、配套服务跟不上等诸多问题,离国际水平还有相当差距,特别是重复办展问题十分突出。北京一家展览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因为展会无论大小都可能有钱赚,大家都看中“展会经济”这块肥肉,利益驱使都想分一杯羹。在政府机构范畴内,具有展会组织权的部门有外经贸、经委、商业局、科技局等,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展览公司也有权办展。因此重复办展、多家办展屡见不鲜。 
    一位深谙展览内幕的专家坦言,我国展览业的现状是展会过多过滥,而且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相同的展会非常多,形成了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的背后是场馆的效益下滑和亏损。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总裁张富卿说,有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的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正常盈亏点收入在4000万元左右,现在每年还不到2000万元的收入。如果不是品牌展会,一般展会的一个标准摊位费只有800-1200元。
    与展览场馆面积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国展览场馆总收入增长缓慢,2001年全国展览场馆收入为16.86亿元;2002年略有上升,达到20.11亿元;2003年仅为20.12亿元,与2002年基本持平。但展览场馆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2年下降31.3%,2003年下降25.1%)。2005年全国展览场馆收入为28亿元,比2004年增加15%。展览场馆的平均出租率只有15%,而德国近50%。 
     采访中许多展览公司的负责人谈到,缺少行业约束机制是造成展会过多过滥的主要原因。只要交钱就可以参展,结果鱼龙混杂,影响了展会的整体质量。还有对展会的地点及频率缺乏约束机制。国外展会业内有“前后4个月不能办同类展会”的行规,展馆不能租给两个时间相近的同类展会,但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约束,损害了一些展会的信誉。 
■ 浪费严重 地方政府应慎重
    众所周知,举办会展可以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会展业办得红红火火的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令人担忧。一些城市借办展览会之机,大兴土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有些展览会泡沫大多,表面成交量很大,但实际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却又低得惊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人情协议”,偏离了办展览会的初衷;会展办得太多太滥,许多展览会不仅题目撞车、内容雷同,而且规模小、质量差。要知道即使实力再强的企业,也不可能参加所有同类型的展览会;而观众面对内容相似的展览,将感到索然无味。    
    发展会展经济是有严格条件的,并非每个城市都可行。例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发展会展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一般性城市,要发展会展经济就要慎重地考虑了。然而目前在一些城市办展会跟风严重,急于靠办展会发财致富,结果适得其反。很多地方政府是把办会展当成政绩工程“来办”,好大喜功、华而不实。另一现象就是现在的会展牌子越叫越大,“国家级”已经不稀奇,动不动就是“国际展”。这一方面说明会展的影响力与辐射面在扩大;另一方面,恐怕也得承认有不少是“扯虎皮作大旗”。 
    成功的会展,应当是当地人文、历史、人才等综合资源的充分发挥。如果说假日经济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的话,那么会展经济就只能说是个别大都市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由于不少地方的领导缺乏x创新思维,在思考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时,往往“跟风”严重。弄不好会展经济将被搞成泡沫经济或者“跟风经济”。在“会展热”的情况下,要想让会展成为本地经济亮点,必须挖掘特色、找准市场。
会展经济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而是一种舶来品,西方发达国家早就出现会展经济现象,而且出现了一些会展经济极为发达的城市。不过,会展经济在中国出现以后,以比西方快得多的速度传播工业,这不能不让人对会展经济进行冷静的思考。泡沫总会破灭,即使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将它捅破,有一天膨胀过度的泡沫还会自行破灭的。但是,泡沫破灭得越晚,将来为之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国内展览业只有朝着数量减小、质量提高、规模扩大的方向努力,才能使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否则会展经济不能走得更远。
■ 走市场化培育品牌展会之路
    业内人士提出,德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展览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德国造就了品牌化的规模展会,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规模展会都吸引过去。而我国展览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之初,政府用行政力量扶植这一产业有其合理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运作模式在国内兴盛一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从前台退到后台,扮演经济资源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角色。政府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走市场化培育品牌展会之路。   
    专家认为,一个城市展览业的品牌与其本身的经济及产业发展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要将会展经济引向健康有序发展轨道,必须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方向,树立会展业的城市品牌。培育品牌展会也是我国展会的治乱良方,政府应尽快建立准入制度。只有品牌展会才能吸引高质量的参展商;有了高质量的参展商才能吸引来高质量的买家,而高质量的买家又会吸引来更多参展商,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办展市场的良性循环,政府应积极培育品牌展会,走市场化运作道路,使会展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水平,向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