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上第一座智能性大厦1984年在美国康涅州的哈德佛市落成,到智能建筑在中国快速发展不到二十年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地相继建成一批具有一定智能性的公共建筑。仅上海一地已建和待建的楼宇中,就有带有”智能建筑”色彩的约有400幢,工程投资近1000亿人民币。尤其是伴随全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经济信息网全面启动之后,国内信息工程建设形成了一次新的浪潮,这就大大提高了对建筑智能化的需求,对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也提到议事日程。在今后的几年以至于近十年中,我国的智能建筑将有一个巨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也将是我国智能建筑的设计、建筑、施工和管理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大楼。简而言之,智能化建筑需要达到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舒适性、操作者的方便性、节能性、管理的高效性和信息化服务等。
  对于智能建筑这种特殊的需求,在智能建筑完工后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评价是否能达到智能建筑需要达到的目的,达到的程度怎样。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智能建筑的评价并不等于工程验收。工程验收是针对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进行综合性的检验,达到国家规范或标准后给予一种认可,验收的结果是达到或不达到、通过或不通过;而建筑物的评价是高于工程验收的,评价是对建筑物的各项技术先进水平、用户使用情况、建筑物对环境影响以及建筑物整体经济性等进行综合评判,评价的结果是对建筑物的总体评分,是一个量化的结果。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