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06,步入2007,电信业正拉开新一轮大发展的序幕,下一代网络技术全面走向规模商用,新型信息化应用层出不穷,正如不久前闭幕的ITU世界电信展所描述的那样,“生活在数字世界”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中国电信业》杂志


  曾几何时,我们生活的圈子只限咫尺之遥,日常生活围绕着家乡的小镇或村庄,朋友就居住在路旁,活动范围甚至不会超过一个城镇。然而在宽带业务爆炸性增长和移动用户激增的推动下,在ICT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以迅疾和创新的步伐迈向数字世界。尤其随着我们向基于IP的网络演进,VoIP、Skype、IPTV等将话音、视频和互联网汇聚于同一网络的多网合一型业务模式已在全球多个国家推出,从远程和移动电子邮件到视频会议与远程办公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办公场所更为灵活和高效……从个人到家庭,从企业到社会,从生活到生态,“数字世界”精彩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数字生活 创新驱动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一个将现实生活带入到数字虚拟,而又能充实和改善我们现实生活的时代;与此同时,生活作为创造的源泉也成为数字化发展的动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又在激励着数字业务的创新。


  精彩背后商机无限


  数字食品保险、数字管家、智能机器人、远程教育、移动电邮、宽带家庭……虽然这些业务已足够丰富,足以令我们目不暇接,但这些数字应用还仅仅是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活中的一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应用的不断拓展,人们的生活与数字业务已经成为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数字业务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需求之一。传统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乐商。由于数字化水平低,尤其是受带宽资源、传播途径以及计算处理能力和频谱的限制,传统的经济工作生活、日常家庭生活和娱乐媒体生活与电信部门无关。但是,随着生活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字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工作、数字化商务、数字化娱乐,正不断地刷新你的生活,比如电子图书、网上浏览、远程医疗、

 
电子商务、电子钱包、网上教育等应用,已经闯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化的生活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随着数字化日益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对数字化业务的需求空前高涨,数字业务市场非常广阔,这为数字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按照通常的划分,信息包括音信、信号、情报、数据以及教育、出版、工业生产中的控制等,它时刻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比如人们日常交流、阅读、授课、开会、商务谈判、听广播、看电视等,都是在进行信息传递。由于这些信息都可以数字化,为电信业的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过去,这些信息传递市场的介质大都不是电信号,无法在电信网上承载。同时,通信网又不是多媒体通信网,无法传递大量的信息,即使能传递也仅限于话音业务,可操作性和可运营性比较差。受信息数字化程度、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应用水平的限制,这个广阔的信息市场绝大部分与电信无缘。随着信息资源存储方式变成数字化和IP网络建设的全面铺开,这些曾与我们无关的信息市场现在开始与我们息息相关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消除了社会信息传递市场与电信网之间的介质鸿沟,使得海量社会信息搬到电信通信网上传递成为可能。从电子图书、网上浏览、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电子钱包、网上教育等应用,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原来与电信无关的信息传递与我们已经息息相关了。尤其是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银行、

 
证券、海关、税务、教育、社保等行业数字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数字业务、信息业务蓬勃发展的日子已经来临,电信业的发展空间也将天宽地阔,可以说,数字生活给电信业发展带来新的现实商机。


  创新铺设掘金之路


  面临数字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处于转型中的电信业该如何把握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创新业务内容,拓展业务范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许多专家认为,首先要有信息化的眼光,要把传统电信的眼光转移到信息化应用大市场上来,转移到数字生活上来。电信运营企业关注的不光是我有什么业务,更要关注数字生活时代人们有什么需求。其次,要改变传统电信的运营模式,即由原来我有什么网络、什么技术就提供什么业务的运营模式,转到按照数字生活需求来设计业务、提供良好体验的运营模式上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各行业以及大众对数字内容需求的激增,电信业必须创新模式来发展数字业务。


  首先,电信业必须转变传统的业务模式,面向广阔的信息应用市场,拓宽业务的范围,实现可持续发展。数字化使得信息交流对象不仅局限于人,物与物、人与物都可以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在当前传统业务量收日趋不平衡、收入增长日益乏力的新形势下,电信业创新业务模式必须跳出传统的连接模式的束缚,立足于更宽阔的信息服务领域拓展业务,电信服务的市场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输,也包括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传输,而且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市场尚在开发初期,市场潜力非常大。


  其次,针对数字时代人们对信息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电信业在创新数字业务时应该重新细分用户市场、关注用户体验。电信业要注重细分用户市场,这是业务开发的基础。由于在数字生活状态下,人们的需求多样化,每一个业务形式能够满足的只是一部分人的需求,形成了很多小市场,必须针对细分市场挖掘用户需求,开发出针对性强的业务。而且由于数字信息业务覆盖所有的行业以及海量公众,各行业之间差异性很大,海量的公众用户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的差异就更大,这就造成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和形式也相差很大。所以在开发数字业务市场时,电信业更需要进一步细分客户市场、研究细分客户群体的消费特征。与此同时,电信业创新数字业务还应该关注用户体验,注重提升用户的价值。目前消费市场越来越理性,只有切实针对用户具体需求,与用户形成良好的互利伙伴关系,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一揽子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价值,才能获得企业的价值,才能留住用户。


  最后,创新数字业务必须立足于网络、用户等资源优势。对电信业来说,网络是根本的支撑,是竞争的基础。利用和改造好网络资源,创造网络优势,数字业务创新才有赖以存在的平台。电信企业目前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优良的网络资源,但是,现有的网络还是基于旧有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如果不能跟上数字时代的发展,反而可能成为负担。为此,全世界电信业都在积极地讨论、试验下一代网技术,下一代网络必须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与全开放的网络平台体系。另外,进行业务创新,利用好用户资源优势也非常重要。传统话音用户有8亿多,规模非常庞大,立足于话音业务的增值产品创新会给运营商带来更大的收益。最为典型的是短信、彩铃等业务。因此,创新数字信息业务应该立足于用户资源,多在网络的接入和应用的结合点上做文章。


  可喜的是,目前电信运营商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着力拓展面向数字生活的新应用、新体验,比如中国电信的数字家庭,中国网通的宽带生活等。这些都意味着电信运营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开始在服务数字生活中探出了新路。


  数字生态 合作共赢


  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数据业务日益丰富,商业模式也日趋复杂,产业链各方的合作也更加紧密。而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数字生态系统,特别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密切合作,需要大家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的、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化网络不断完善,而与数字化网络相适应的数字生态系统也逐渐建立起来。从目前来看,数字生态系统的第一个目标是建立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生态网络,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都能够进入的一个开放的、安全的、无处不在的数字信息网络,能够提供无缝隙的数字网络覆盖。说到无处不在,首先就是要做到使数字信息网络能够覆盖城市和乡村,包括最偏僻的农村。令人高兴的是,现在农村地区信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与城市普及程度的差距大大缩短。其次是网络覆盖的深度,要使所有人群来往的角落都有覆盖,真正做到无处不在的覆盖。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个跨媒体的平台,确保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不同的网络共享同样的内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应该以内容作为中心,而不是以网络和终端作为中心。人群应该是联络的中心,只有这样才可以说得上是无处不在的网络。而且这种网络之间的连接,应该包括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以及其他各种媒介。[Page]


  第二个目标是建立一个无所不能的数字应用,实现整个数字生态网络的多用途化,使人们在数字生态系统中能够得到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各种应用,创造随需而动的应用环境。以移动通信为例,现在随着手机拍照、手机音乐、手机支付、手机博客、手机搜索引擎等业务的不断普及,手机多用途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当然增值业务结构也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从目前情况看,娱乐类占非常大的比重,下一步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商务类业务也应当加快发展,相对娱乐类业务发展而言,商务类增值业务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


  建立数字生态系统并不是只有一个完整的网络覆盖、开发出各种为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就可以了,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体。数字的生态系统也是一样,就像大自然有生物链,数字生态系统也有产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各个环节自己互相之间也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通过彼此的循环、流动和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互相依赖和互相促进的整体。


  加强合作谋求共赢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当前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网络宽带化进程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内容产业正在加速崛起,产业融合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全球的电信运营商正在加紧推进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面向未来,能否构建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体系,对于未来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深入,今后通信运营企业间的竞争将不仅体现为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和资本实力等方面的竞争,而且将直接体现为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体现为企业对整个产业链掌控能力的竞争。


  放眼信息化,行业、企业、个人等应用主体的需求日益旺盛,已成为支撑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让用户能够享受到顺畅、高质量的综合信息业务体验,是信息通信业奋斗的目标。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的不完善对开发潜在的巨大市场的制约性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电信产业链已经走到了一个不得不重新构建的地步。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根源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合作共赢的数字生态系统,往往是局部的小合作还比较顺畅,大的产业合作经常是磕磕绊绊,导致产业复兴一波三折。应当看到,面对一个复杂的“数字生态系统”,如何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商业模式,如何保证产业各方通过合作实现共赢,这是运营商和产业各方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要创造一个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必须建立跨媒体的平台,实现跨媒体共享内容。这个难点不是技术上的无缝连接,最困难的是经营模式上的协调与配合。现在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当这些经营模式实现了跨媒体连接以后,在技术上可以很快实现,但经营方式上的融合是很困难的事情,而且经常会发生冲突。电信行业收费是根据客户使用网络的数量计算的,例如使用的时间、使用的距离以及流量等。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目前都是以广告收入为主。搜索引擎出现以后也有了很多新模式,像竞价排名等,但这些都是以广告收入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不是根据使用量计算。不同的经营模式在一起,很可能会发生一些冲突。但令人高兴的是,互联网与移动短信结合等一些共赢的例子相继出现。我们应该保护这种经营模式,而且应该创造更多类似的新模式。


  在“开放、合作、共赢”主旋律的指引下,经过电信运营商与产业各方的不懈努力,目前一个以运营商为核心,由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应用

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终端设备生产商等上中下游多个环节共同组成的数字生态圈正在全面形成。在合作共赢的商务模式下,小生态正在变成大气候,数字生态从小生态圈变成大环境,在这当中,一个生机盎然的信息大产业正在呼之欲出。


  数字社会 和谐推进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类就提出了数字社会的梦想。2005年全世界领袖在突尼斯就利用ICT架构数字社会达成多项共识。去年的5·17——全球电信业的节日,被选中为“世界信息社会日”。数字技术不仅仅和生活、娱乐有关,2006年ITU世界电信展上,数字技术在政府部门及教育、医疗、灾难救援等重大社会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广泛展示。……种种迹象表明,数字社会在融合架构下,轮廓正一步步变得清晰。


  ICT推进和谐发展


  网络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当今的数字世界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同时电信市场的自由化、竞争的兴起以及有利环境的营造,也为推进和谐数字世界构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激烈的竞争意味着价格的下跌,用户的选择面更宽,进而使ICT更为普及。国际电联发布的2006年的世界信息社会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已经逐步有潜力提供可承受的(按占月收入的比例来衡量)ICT普遍接入服务。同时宽带服务开始以与移动电话同样的速度发展,这使得人类离数字社会又近了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最近几年来全球移动用户的数量和宽带用户大幅增长。以宽带发展为例,在过去几年中,宽带用户迅猛发展,目前的宽带用户数是2003年的3倍。


  从目前发展来看,在低收入国家里,数字机遇来自接入、移动服务和可承受的电信服务,而高收入国家则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的使用来实现数字机遇。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的电信市场正在膨胀,各国政府也在优先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致使数字机遇快速增长。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一致承诺为缩小数字鸿沟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扩大ICT接入的范围。在这些国家中,伴随着商用服务的推出和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基础设施和宽带使用量实现了大幅增长。


  从目前来看,数字鸿沟可以说是全球信息社会建设面临的首要挑战,但被技术进步拉大了的数字鸿沟有望在移动和宽带的时代开始缩小。目前60%的移动用户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其中34个在非洲)中,有22个国家的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截至2006年年初,全球可提供宽带服务的经济体达到了66个。即使在非洲低收入国家中,宽带也正在不断推出。如加纳(2006年3月)、博茨瓦纳(2005年年中以前)和利比亚。另外,西南亚的黎巴嫩在2006年初也签署了一份上马ADSL服务的协议。在不久前召开的2006年世界电信展上,100美元电脑和廉价手机等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的行动受到普遍赞誉,摩托罗拉等厂商研发了便于文盲操作使用的语音启动的手机。ICT巨头一致认为,要弥合数字鸿沟,未来的网络必须能够做到以低价提供复杂的技术和服务,同时操作要非常简单,具有人性化。这就要求技术上实现融合的集中管理的网络,用户只需要一个终端就可以享受到数字社会的便利。


  政府主导融合架构


  得益于技术、应用、产品、观念等一系列有利因素,我们得以在向数字世界过渡的过程中越走越快。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为为建设数字社会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还有赖于市场的有效竞争、政策规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普遍服务的积极推进等众多因素。从目前来看,建设一个高度简易、廉价、安全、美好的数字社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字技术和应用普及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为确保它能够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一系列重大挑战,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协调发展,其中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机构在塑造明天的数字世界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世界一流的ICT领域的管制领袖、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都纷纷发表见解认为,数字技术只是数字社会的一极,数字社会建设还需要政府在消除数字鸿沟、行业监管、保护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Page]


  从当前全球电信业发展来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面对这股融合的数字大潮,政府和其他管制部门必须站在建设数字社会的高度,而不仅仅是维护行业竞争秩序的高度实施融合监管的策略。随着三网融合和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国家已经认识到有必要对电信网和广播及电视网统一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减少在众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协商事务,节省资源和时间。下一代业务已经无法说清到底是一种电信业务、互联网应用,抑或是一种电视服务。因此建设数字社会首先需要打破产业的界限,制定足够清晰和灵活的政策来促进融合,以降低ICT普及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管制当局有必要适应技术的需要,建立融合的下一代管制框架。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努力从网络和行业的监管开始确立数字社会的游戏规则。在维护竞争的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下一代融合管制更重要的任务还在于扩大网络服务的普及,通过缩小数字鸿沟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现有网络演进到NGN,需要一个过程。而在向下一代网络过渡和融合的进程中,监管机构要密切关注网络融合带来的各种挑战,确保NGN的安全性以及业务互操作性等。


  与此同时,网络融合使得内容与形式密不可分,带来了很多全新的网络传播方式,也加快了不良信息的传送速度。融合监管不仅要关注技术方面问题,还必须关注内容的社会文化影响问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构建数字社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ITU的一项调查,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因为担心安全而避开了某些在线活动,个人信息遭窃和病毒攻击是两个首要担心的因素。互联网应该有必要的治理。目前,网络欺诈、间谍软件、病毒、信息安全和越来越猖狂的垃圾邮件为建设和谐的数字社会带来了挑战。国际电联在展会期间专门组织为期一天的“反垃圾邮件合作议程”活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商在反击垃圾邮件的相关威胁方面加强合作的举措,国际电联的191个成员国也已将网络安全单独列为工作的重点,今年国际电联还将在此领域推出更多新的举措。


  数字社会既是现有社会的一部分,又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数字社会建设,也就是信息化推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作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认同,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社会建设,并把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首个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布后,“三网融合”的目标更加明确,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工作也不断加快。可以说,无论是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国家还是在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在信息技术推广方面的积极承诺和举措都已成为数字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