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或应用平台不使用正版软件;假冒产品时常出现;人员跳槽带走原企业机密;等等,这些现象严重扼杀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对此,我国著名的智能建筑行业专家程大章呼吁
  智能建筑行业亟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在日前举行的“2006沪港澳智能建筑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系主任程大章教授指出,当今世界,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一些规模大、特别是大量应用高新技术的智能建筑在全国遍地开花以来,行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他认为,行业中还有不少模糊认识,市场中亦有一些错误行为,所以在行业中亟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程大章教授列举了一些现象。例如,一些计算机智能化操作系统或应用平台,不使用正版软件;对于国内研发的系统集成、物业管理等软件,任意拷贝或低价供货等。侵犯了著作权保护;又如近年来,安防系统、系统集成软件、物业管理软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涌现了许多新产品,有的产品功能甚至可与国外媲美。但是,有些由于没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结果产品刚一问世就会在市场中出现数个甚至数十个仿制品。尤其要指出的是:由于恶性竞争,有时出现了极低价格中标现象,工程合同价居然低于设备器材的供货价。此时一些短视的工程商往往采用仿冒产品来完成合同。这就侵犯了注册商标产品的厂商权益,并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系统故障不断。这种情况在一些惯以低价打进市场的企业中,甚至已成公开的秘密。此外,技术秘密保护问题也较突出。行业中各家企业都有一定的内部核心技术秘密,有些是新产品的研发;有些是新技术的应用;有些是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有些是经二次开发的专业技能等等。但是,这些技术秘密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原因就在于一是人员跳槽频繁,而且大多仍跳在业内,虽然大多与原企业签过保密协定,但一旦进入新企业,这些技术秘密甚至商业秘密就为新雇主服务了,成为原企业的强有力竞争者。二是在招投标过程中,竞标方案大多免费,虽然有时建设方也承诺投标方案不向第三方公开,但实际上建设方往往把未中标的方案无偿送给中标方,用以“优化实施方案”。于是,未中标企业的技术秘密被一览无遗。这两类侵权行为是严重的,但在业内却熟视无睹。
  程大章指出,这些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智能建筑市场,损害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腐化了企业的诚信,扼杀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我国已经“入世”,企业要清楚地认识到国际、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化自身知识产权的战略。为此他呼吁:整个行业都要营造出一种尊重和保护专利与知识产权的氛围,相关企业需全面认真学习相关法律与规定,既要能运用知识产权法保护自己与企业的利益,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无论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还是对一些设备与技术的二次开发,企业都应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积极申请著作权与相关的专利,以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同时,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应在行业中人人喊打,这样才能使我们行业的天更蓝,水更清。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