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文明实现了第一次飞跃,英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心;石油被发现了,汽车文明造就了美国今日的辉煌。在能源变得逐渐稀缺、价格飞涨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民族腾飞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仔细来规划。毕竟,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久,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与环境的和谐。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实现能源的节省和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摆在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绿色建筑时不我待
  中国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实力。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1、“绿色建筑”的含义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不仅仅限于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绿色”的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人们心中的“绿色”,其实是一种和谐和健康的概念。
  人类的发展一直以来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又是改变自然环境最大的地方。在城市中,人们修筑了建筑,作为栖息和生活的场所。然而,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和硬化的地面破坏了自然原有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各种生态循环。空气污染、有害气体、噪音和各种污染物难以消除,与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自身的体内循环相互作用,对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所谓的“绿色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宽泛的理念,既包括建筑本身的“绿色”,又要求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应该是绿色的。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需要实现与内外部的和谐。内部的和谐指的是应该不危害在其中居住的居民的健康,不应散发有害气体,有效阻断外界的有害物质的进入,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的和谐指的是建筑要与环境相和谐,应尽量减弱或避免产生外部性,不要向外部环境输出污染。
  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需要从开始施工、建造、使用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都与环境相和谐。这就要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都要精心对待。需要评估设计的建筑是否能够与内外部环境相和谐,使用的材料是否“绿色”,建筑施工的过程能否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果建筑废弃不用需要拆除时能否尽量恢复原有的自然环境,拆除的材料是否可以循环再利用。
  2、中国建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中国历年的建筑面积和竣工面积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以施工面积增长尤为迅猛,2004年的施工面积达到近30亿平方米。而且,从2000年以来,每年的施工面积超过竣工面积的绝对值不断加大,说明这些年的建筑业呈现出不断扩张的势头,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更多的建筑竣工交付使用。


    如此大量的建筑的竣工,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的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给居住其中的人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3、建筑能耗巨大,制约经济发展
  
2004年以来,全球油价屡创新高,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直接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增加,随后传递到各种需要运输的货物上,给中国带来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建筑基本材料的价格也随着铁矿石、铜矿石等的全球金属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与运费价格的上涨相叠加,导致建筑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然而,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成完工只是第一个步骤。如果建筑的设计、施工不合理,建成后仍会有大量的能耗。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分配极为不均,总体上仍处于能源短缺的局面。每到用电的高峰时间,许多城市都会出现电力的较大缺口,一些城市不得不采取拉闸限电的方式保证居民用电,许多工厂不得不停工,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即便不采取极端的拉闸限电的方式,由于供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只能通过价格杠杆压缩企业的用电需求,增加了生产成本,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传统的建筑物只考虑是否结实耐用,能耗如此巨大,对于需要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中国而言,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开发新的能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改造现有建筑、降低能耗,在设计、建设新建筑时考虑节能和环保,是时不我待的重要任务。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形式,早一些入手就能够少走弯路,避免更大的浪费。
  对于中国而言,经济的发展必然涉及到能源和资源的分配问题,把能耗如此巨大的建筑能耗降下来,才能够更好地支持其他行业的发展,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
  二、发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目标模式。建造更多的绿色建筑,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准则,应注意解决好一些问题,少走弯路。
  1、转变领导观念,加深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基础性职能更为重要,负责规范市场行为,建设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的自发性和无序性必须由政府加以规范和协调。例如,在建筑物建设开工之前,必须由城市的规划部门进行总体规划。城市的规划者首先就需要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和谐,各级领导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认真领会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切认识“绿色建筑”的含义和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严格控制审批程序,按照绿色建筑的建设标准批准新项目,以减少新建建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充分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企业和自然人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平台和基础,国家利用财政和金融杠杆调节企业行为。“绿色税收”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理念,是所有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税收的总称。除了税基直接与环境有关的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以外,凡是能够间接地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如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都可以纳入“绿色税收”的范畴。
  不论是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是自然人的消费行为,都会受到国家经济杠杆的影响和调控。例如,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能够增加企业或自然人排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成本,资源税能够加强土地、水、森林和矿山资源的有效利用,而消费税则主要引导和调整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3、加强对建筑设计、施工人员有关“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培训
  传统的建筑专业的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有关设计和施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的物理特性必须要满足特定的要求,例如根据楼层的高度和承重的力学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并进行相应设计,抵抗某个级别的地震;根据用户的要求采取一定的隔音、防潮措施;或是根据消防安全的要求设计合理的应急逃生通道等等。二是要满足人们对美观的要求,采用各种外形设计和装饰材料给人们视觉更大的冲击力。
  人员是企业理念的执行者,一个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完成其目标的能力,企业在高层制定战略后需要通过对人员的培训以使其理念得以真正推广和实施。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并不是完全颠覆现有的建筑理念,而是在现有建筑理念基础上的改进和提升。要求设计者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在设计的时候考虑更多的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设计建筑,力争使得建筑与内外界环境能够和谐共处。
  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尽量实现设计的目标。整个施工的过程也应该尽可能地削弱外部性,减少排放废气、废水、噪音及其他污染。中国的许多建筑承包企业还在以一种粗放型的方式运作,许多企业还在以“人海战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企业的利润,在施工的过程中追求速度和质量,却较少注重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至于人们一提起“建筑工地”就联想起漫天的尘土和刺耳的噪音。
  相比而言,国外大型工程承包企业早已采用大量的工程机械来完成工程项目的施工,其工程人员的素质普遍较高,能够自觉地在施工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不需要在项目结束后再进行环境的修复。
  4、避免盲目改建原有建筑,造成巨大浪费
  中国幅员辽阔,许多政策难免在传递的过程中走样。绿色建筑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如果能够大量推广,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支持。然而,“金上马,银下马”的俗语告诉我们,对原有建筑的拆除和重建所需要花费的成本相当大。盲目地为了追求绿色建筑而大量把原有的建筑物推倒重来不仅不能达到原有的节约能源、资源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得不偿失。
  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模式。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应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可以采用种植绿色植物的方法改善建筑物周边及内部的生态环境,改造内部的通风和供暖系统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改造建筑的排污系统以对办公和生活产生的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在河道密布的地区则特别要注意对污水的处理。
  5、提倡全民“绿色”意识
  通力实现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正如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绿色建筑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建筑建设过程的管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都应该贯穿“绿色”的理念。一个建筑物的建成只是其生命周期的开始,如何在使用该建筑的时候贯彻其设计和施工的理念,不是单单依靠建筑企业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行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教育的推广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提倡稳步提升了全民的素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而日益高涨的能源价格也促使人们想方设法节约能源,以降低生活的成本。
  建筑只是一个载体,给居住其中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平台。在中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提倡全民的“绿色”意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合理、有效使用绿色建筑提供的功能,避免因为追求一时的享受而破坏了环境,影响了绿色建筑原本设计的功能。
  6、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循序渐进地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的理念已经提出很久了,国外已经有不少的实践。但是,人们对于这个理念的认识也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由于工业化时间较早,英国、美国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很早就深受工业文明之害,致力于改善环境,在建筑的设计施工时注重与环境的和谐。然而,近两年来,伊拉克战争、恐怖主义的威胁、自然灾害以及能源的供不应求的矛盾愈发突出,使得人们开始寻找各种能够节省能源的办法。即便在发达国家,绿色建筑也还是处于尝试的阶段,还没有大面积地推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绿色和环境保护的追求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则,在不断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依照绿色的理念,逐渐改造现有的建筑,把有限的资源和能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对于建筑承包企业而言,从原有的施工方式的转变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甚至比较困难。但是,企业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好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关系。绿色是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企业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短时间的改变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和方式,推广、实施绿色建筑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可过于急躁,应该循序渐进地改造现有的建筑,创造绿色的居住环境。发展绿色建筑,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