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张瑞敏这句话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方式及创建国际品牌的愿望。正在兴起的中国建筑电器行业,在国际巨头的冲击下,自去年开始也出现了整体向国际化突围的态势。在这场“突围战”中,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朗能冲在了“中国建筑行业品牌”建设的最前线。05年联姻国际巨头霍尼韦尔之后,朗能今年又战略性的抓住“世界杯”这场体育带给人们的狂欢“盛宴”,投入2000多万全面启动“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世界杯营销。朗能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是企业自身国际化、全球化的表现;从更深层面看,它也意味着,以加工制造著称的广东企业,开始抛弃过去的发展模式,正自发地以一种全新的高度,通过体育营销手段加快步入国际品牌的阵营。

建筑电器敲响“入侵”警钟

近几年来,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觉,建筑电器专卖店里的洋品牌越来越多,而且占据了大半高端产品的份额。其实,这只是国外巨头飞利浦、欧司朗、松下等步步紧逼中国建筑电器市场的一个侧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筑电器市场也迅速膨胀为一个每年销售额可达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大市场,这一数据足以让外国巨头蠢蠢欲动。据统计,仅飞利浦一家外国企业就占有中国50%的高档照明市场,国际巨头进军中国市场的力度可见一斑。

面对国际巨头的进攻,建筑电器行业迫切需要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朗能等一些有远见的业内企业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走出国门、实现全球化经营——通过合理地在全球范围内分配研发和生产力量,企业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科研力量和低成本的劳动力。同时,全球经营也可以快速地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朗能总裁邓超华认为,对于现在的国内建筑电器厂商来说,国际化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关系到未来存亡的关键。

 

国际化之惑

面对强敌压境,建筑电器行业的各个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向国际市场发展,采取了合资和品牌合作等不同的方法。在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些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失去了宝贵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些企业急躁冒进,出现了战线过长,企业运营能力却未能同步发展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建筑电器企业在寻求国际化的同时,还面临着被虎视眈眈的国外巨头收购的危险,一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受到了阻遏。

欧司朗介入佛山照明使得业界对国际化产生了一些疑虑,而业内“第一集团”的TCL国际电工被罗格朗收购则加深了这种疑虑。业内人士不禁感到困惑:难道国际化就意味着民族品牌的消失?

当建筑电器行业集体站在了国际化的十字路口,行业领头羊朗能却在联姻国际巨头、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加强了自有品牌的实力,避开了国际化道路上被外资“收购”的暗礁。它的国际化道路也为业内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朗能的华美“国际”舞

要全面走上国际舞台,建筑电器企业必须有两只“舞鞋”:国际渠道和国际品牌。早在去年霍尼韦尔的联姻之后,朗能即拿到了北美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借助霍尼韦尔遍布全球的优质网络,朗能产品率先走向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朗能集团总裁邓超华表示,与霍尼韦尔的合作,使得朗能集团的经营与国际运作模式进一步接轨,与此同时朗能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增强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但要在国际化的大舞台尽情欢舞,只有“国际渠道”这一只舞鞋是不够的,朗能还需要另一只重要的“舞鞋”——“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卢泰宏认为,对于那些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国内企业来说,一种事半功倍的捷径就是通过世界顶级赛事平台获得全球性的品牌暴露,从而加速中国品牌全球化营销的进程。今年的世界杯赛事正好为深耕国内市场、意欲扩大全球市场版图并进一步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朗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现机会。正是通过世界杯营销的手段,朗能为本土建筑电器企业获得国际品牌影响力找到了一条明路。

在谈论企业国际化战略时,邓超华曾创新提出了一个精辟的理论:国际化模式的2.5阶段。他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三个阶段,而朗能的国际化正好介于第二阶段OEM与第三阶段完全国际化之间,所以称之为2.5阶段。在得到世界杯这只国际化新“舞鞋”之后,朗能将踏着国际渠道和国际品牌这双“舞鞋”全面迈进产品、品牌和文化完全国际化的第三阶段,在国际舞台上跳出本土建筑电器企业大发展的华美舞姿。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