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抱怨枕边人设定好的闹钟叫醒的永远不是他而是你?更痛苦的是,在被吵醒后你基本无法再次入睡,一天的精神状态和心情在睁眼前就注定悲催。或许Lark就是你的“救星”!这不是一段广告词,这是美国80后Julia Hu(胡念君)开发Lark静音闹钟和睡眠感应器的创业想法来源。

    09年,Julia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商学院就读,同居的未婚夫却跟她有着不同的生活作息。每天晚睡的Julia都会被未婚夫第二天清早的闹钟吵醒。每次当Julia跟朋友抱怨“这简直毁了我的生活” 时,她得到的回答总是“没关系,慢慢就习惯了”。

    Julia不同意,她觉得睡眠对人如此重要且有限,为什么还要忍受不必承受之“闹”。近水楼台先得月,她开始翻看研究睡眠的文章,在波士顿与MIT和哈佛大学研究睡眠的专家交流。

    如果Julia只推出了一款静音闹钟,她顶多算个发明家。而能为她赢得Inc.杂志“2013年全美30位30岁以下最酷创业家”称号的是她的眼界和实力。

    起初,她只是想解决自己被“无辜”吵醒的问题,很快她发现,大多数人的睡眠都有问题,且大部分人都有提高睡眠的潜力。她可以做的就是研究出最简单实效的方法让更多人受益。

    从2009年到2010年,Julia的创业计划已经开始屡获赞赏和嘉奖。她利用蓝牙技术和手机载体开发静音闹钟和睡眠感应器。Julia给公司和产品取名Lark(英文百灵鸟之意),Lark摒弃了闹钟的声响,通过蓝牙与iPhone等iOS系统载体的无线链接,将震动传送到带在手腕上的腕带,将人从睡眠中叫醒,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枕边人的影响。

    已在全球苹果店内上架的LARK静音闹钟和睡眠感应器,售价120美元(约700多人民币)腕带由哈佛大学的睡眠专家设计,可通过蓝牙与iPhone、iPod touch或iPad进行无线连接, 睡眠模式感应器会跟踪记录夜间上千个微小动作,显示睡眠质量并提出改善建议。

    现在大家对智能腕表概念已经比较熟悉,其实这一类产品的“鼻祖”就是Lark。在2010年底,Julia带领自己的团队,在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举办的大会上宣布了首个蓝牙无线随身感应器的相关商业方案。

    那时除了样品,创业几乎完全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TechCrunch大会展示后,评委之一的Facebook联合创始人肖恩-帕克曾当面质疑Lark的可行性。但TechCrunch却让Lark一战成名。在之后的一年里,公司完成了超过百万美元的融资、批量生产第一款产品以及上架全球苹果商店等一系列步骤。

    什么使Lark如此夺人眼球?除了静音静音闹钟功能,Lark设计的戴在手上的腕带也是一个微小动作感应器。这样,当你在手机开启蓝牙服务与感应器对接,并在Lark up应用上设置好闹钟后,感应器就开始搜集你的睡眠信息。次日醒来关掉“闹钟”服务后,感应器搜集到的信息已无线传送到应用数据整理系统,打开Lark up,你可以查看你前晚的睡眠状况,比如花了多长时间入睡、中途醒来次数、睡眠总时间、睡眠类型等。

    Lark还提供针对个人的睡眠指导,这也是Lark与其他智能腕表的不同之处。 Julia说,Lark想做的不只是简单的数据累计,我们希望告诉用户这些数据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从哪些生活细节上能提高占有你人生三分之一时间的睡眠期。
    虽然看似雷厉风行,但是Julia在创业初期也有犯难的时候。“创业之前你觉得好像什么都有,创业开始了你却感觉一无所有。”Julia总结当时的心情时如是说。

    2010年,MIT商学院第二年开学前一周,Julia决心休学,全心创业。在她看来,每一个创业团队都有自己的步调。休学的决定是因为商学院所学的内容与Lark创业所发展的步调产生的不一致。但这样的描述让Julia当时对学业和创业的优先选择显而易见。到现在,MIT教过她的教授们仍是她创业路上的指导者和参谋, MIT也多次邀请这个“校友”回去激励众多做着创业梦的学弟学妹们。

    仍为初创期的Lark将2013年定为拓展年,在这之前公司已成功融资超过500万美元。2013年初,Lark第二款针对帮助控制体重的改善生活健康状况的智能腕带LarkLife出炉。

    从2011到2012年Lark的受宠和极度关注,到2013年的第二款产品推出,Julia感叹,“创业并非光鲜亮丽,更多时候像是在坐疯狂的过山车。”作为创业团队的CEO,学会管理情绪,保持积极态度相当重要。Julia阐述到,管理情绪不是压抑不发泄,而是追求最佳的方式去平衡。“一旦你知道如何稳定情绪,你就不会过度放大得失。更重要的是,和你一起奋斗的团队能够感觉到正能量,保持跟你一致的勇往直前的态度。”

    Julia坦言,作为年轻的亚裔女性创业并不容易。所受文化熏陶不同让这位说话慢条斯理的姑娘在男性主导且强势者跟容易获得青睐的创业圈显得处于劣势。Julia喜欢观察人,思考他们的心理,在与众多风投人士打过交道后,她的慢条斯理依然不变,她总结,“很多时候,我们担心的劣势是人与人的差异,这些担心很多时候只存在你的脑海中,更多时候是你前行路上的噪音。”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