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降幅收窄。这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态势趋缓,未来有望逐渐转为平稳。但作为“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三年,2015年国内经济下行因素仍然存在,需要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的新动力。而信息化与传统产业融合将是主要的突破方向,互联网时代下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将登上新的台阶。
基于此,智能家居将是未来整个家电行业以及相关领域纷争的最具诱惑力和发展“钱景”的一块“大蛋糕”,而进入平台化发展阶段的智能家电,也很可能成为2015年股市的下一个风口之一。目前,家电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平均PE在10倍左右,如华泰证券分析,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与海外龙头相比,家电板块整体估值仍存在向上空间。
特别是家电三雄海尔、美的、格力,2014年底以来的加速触网,更坚定着投资者对于智能家居兴起、企业跨界发展等行业趋势,以及国企改革的逐步推进、海内外估值接轨,将拉升家电板块估值达到更高水平的预测分析。笔者认为,在国家政策引导、智能技术成熟、基础条件完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家庭整体智能生态系统建设将成为2015年产业链上下游厂商集体发力的重点。
众厂商“布棋”挑战平台上的智能家居
2014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背景下,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不仅加速智能家电终端从单品类向全品类产品延伸的布局,同时,家电终端正在摆脱传统消费品属性,向集“讯息、应用、监控、数据”等为一体的交互平台或入口平台转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刚刚完成年度“跨界合作”大戏的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表示:家电企业未来的发展,要么在一个系统之中,要么在一个平台之上。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分析指出,2014年以来中国智能家居平台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围绕终端智控和内容共享的交互平台建立,家电企业不断拓展和延伸产品的个性化功能,以满足更多细分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比如,黑电领域,海信、长虹、创维在多屏互联、多家电终端互通、人机交互方式上实现了变革;康佳、TCL则更侧重内容应用的开发、优化和定制,延伸出游戏、教育、微信、购物等电视细分功能。白电及厨电领域,美的、格力、大金等品牌在2014年推出了厨房空调;苏宁则主导定制了老人空调、儿童空调、母婴空调等等。
其二,由家电终端平台化延伸至数据、资源共享的平台化,促使智能家居相关企业间掀起了“合纵连横”的潮流。现阶段,在智能家居开放平台基础上衍生出共创共赢共享的生态体系,将成为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重要探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近期先与小米“闪婚”,后又牵手京东的美的了。美的欲在产品端口、物联网技术、用户资源、线上线下渠道、大数据分析、智能云平台等方面实现融合与共享的目标显露无疑。另外,早在2013年就与阿里巴巴在资本层面建立合作关系的海尔,近期和恒大集团也达成了战略合作,格力此前也与红星美凯龙结盟,都旨在布局智能家居领域。家电巨擘们的频频出手,或将在智能家居平台化建设上形成强强联合的“灯塔效应”。
其三,基于2015年我国可预期的创新驱动方面的突破将包括体制创新,故智能家居产业的平台化建设还体现在“管理的平台化”,这也是企业在“创客时代”生生不息的关键。在这方面,海尔可谓中国家电行业的先行者。为了让整个公司成为一个创业平台,敢于运用“峰谷理论”的海尔,借鉴互联网公司去中心化、裁撤中层管理人员的做法,有望真正让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通过网络平台和用户直接交互。
国内家电品牌分进合击破智能家居困局
由此不难看出,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物联网概念被炒作10年后,之所以在2014年才开始有实质性进展,厂商“纵横”是表象,在智能家居平台化建设上达成共识才是根本。一直以来,开发成本太高、技术难度大,无法激活整个产业链协同是阻碍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所以,中国智能家居在“统一标准”建立和“应用生态”打造方面,相比外资企业短板明显。
放眼全球科技巨头,继2014年初收购了Nest之后,谷歌随后又拿下家庭安防设备商Dropcam,同时,宣布结盟惠而浦和灯泡制造商LIFX,未来在举力打造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的情况下,推出整体智能家居设备的标准平台也是指日可待。苹果在针对“主流”智能家居市场推出数款硬件产品的同时,也发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以期实现硬件产品与软件服务的深度整合。而微软先是于年初公布“家庭操作系统”白皮书,此后又加入由Linux基金会带头的All Seen联盟。前不久,还宣布与家庭自动化设备制造商Insteon建立伙伴关系。韩企三星在布局全品类智能家电终端的同时,收购SmartThings,推出了Smart Home智能家居开放平台和Tizen操作系统,允许第三方加入。
反观国内智能家电与智能家居建设,更多是由传统家电企业关注和领衔,并且在统一标准和平台的建立上,受缚于企业利益格局与传统观念,所谓的标准和协议大都自成体系,另外,传统制造企业也缺乏对用户售后关系维系和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由此,笔者认为,在家电产品软硬件、系统能力不断进步,以及4G高速通讯网络逐渐普及的背景下,IT、互联网等相关领域巨头广泛地参与到智能家居大潮中,将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在智能家电技术能力革新、终端入口布局、统一系统平台建设、用户集中和管理以及按照用户需求建立链接标准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达成“术业专攻”的互利共赢模式。
家电互联网化下的价值颠覆与资本利好
尽管,近两年,不少人对中国互联网可能面临的“泡沫危机”表示隐忧,在国内,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概念炒作大于完整解决方案落地”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但在任何经济和市场周期中,那些代表着这个时代领先科技和行业的领域被投行看好,这一点也无可厚非。或许,这也是乐视资金状况虽存在很大短板,却依然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原因之一。于是,各方大佬不断加大押宝智能家电竞争的筹码,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背后的“价值”和成长空间。
首先,引导智能家电发展的互联网思维颠覆了正处在周期性调整期的中国家电行业的传统发展理念。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更强调平台策略思维、粉丝经济、用户至上的思想等等。而新理念的导入和颠覆,也有助于未来家电市场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其次,“家”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成为互联网技术等科技创新接管下的一个重镇。随着智能家居平台的建立,企业将真正解决用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为简单快捷的智能家居操控体验。
再次,从市场需求层面分析,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富有阶层逐渐形成,更新换代、追求时尚、刚性需求等因素会促使国内智能家电产品的销售数量和总销售额呈现逐渐攀升的势头。据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未来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增速将不断提升,到2016年预计可达到29.17%。
另一方面,以全球彩电市场为例,《2015-2020年中国智能电视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评估报告》数据显示 ,人口约为40亿的亚太地区,2014年电视出货量约为8800万台,而人口仅为4.9亿的北美地区,其2014年的电视出货量已达到4000万台,可见亚太地区消费能力与北美、欧洲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同时也意味着其增长空间巨大。而未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还将有助于亚洲地区家电产品的出口,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智能家电产品。
最后,对于企业来讲,智能家居平台的建设对家电制造业的软硬件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家电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相应增强。同时,智能家居平台对消费者生活资源数据的细分与统筹,还将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用户潜在的消费需求。
另外,笔者还认为,企业“结伴”向智能家电平台化靠拢,一方面有助于解决数据碎片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基于传统行业普遍面临转型,大量产业剩余现金流寻找新机会,导致LP增加,以及货币供给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较高,所以,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联姻”本身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运营。基于此,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立资本纽带、相互参股,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