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部就《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业务及技术应用规范》进行意见征求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一时间,无论是城市通卡行业的从业者还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大家都对城市公交IC卡市场的未来发展走向关注十足,同时也对这个原本稳健发展的市场中所产生的意外波澜表现出了各自的担忧。谁都没想到,原来一张小小的城市公交IC卡,竟然牵动着这么多人为之驻足、为之忧心,究其原因,一张张公交IC卡虽小,但它背后的每一步举措,无不体现着国家“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民生方针的落地实施,无不关系着普通百姓每一天的日常出行,无不代表着每一位持卡人的切身利益!
绿色出行有标准 互通普惠你我他
熟悉IC卡行业的人都知道,关于城市IC卡的行业标准《建设事业集成电路(IC)卡应用技术》【CJ/T166_2002】早在2002年就已经颁布实施,而且在2006年时进行了第二次的修订完善,现在已经在全国160多个城市推广使用,发卡量超过4亿张,新的国家标准也将在近期正式颁布。
同时,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的落脚体现,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组织与推进的“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符合国家关于“公交优先”、城市节能减排的总体部署,为国家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更是“利国惠民”的一大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的日常出行。截至2012年10月,全国有440多个城市建立了不同规模的IC卡系统,其中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并申请使用统一密钥安全体系的城市160多个,已经涵盖全国所有的直辖市、90%以上的省会城市以及60%的地级市。全国累计发卡量超过3.2亿张,其中CPU卡发卡总量已近1亿张,遍布全国的城市一卡通IC卡系统已经与政府公共事务信息系统融为一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通卡”。
城市通卡历经10余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上海、南昌、宁波等17座城市率先实现了互联互通,今年十月,还将有包括天津、沈阳、乌鲁木齐、济南、三亚、舟山等十余个城市加入全国互联互通大平台,预计今年内实现互联互通的城市将达到30个,“十二五”期间,预计将实现60个城市的互联互通应用。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进入到辐射全国的高速发展时期。自此,“一刷就惠通”不再只是一句承载着百姓绿色出行梦想的美好口号,而是正在真真切切地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活。百姓手中的一片小小的卡片,不仅包含了“联通、分享、睿智、惠民”、“节能减排,践行绿色出行”等美好愿景,更是未来百姓信息化生活质量提升的真实写照。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自规划建设伊始就始终秉承前后兼容、统一标准、安全便捷的原则,自2002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颁布了8项国家行业标准,涵盖了IC卡终端机具、卡片操作系统、安全体系、后台系统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标准体系,IC卡系列标准的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则,指导IC卡健康、稳定地应用和发展。建设领域IC卡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为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公共交通的发展,推动人们绿色出行,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带动我国相关产业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建设事业IC卡的广泛应用。
但反观今日,在相隔十多年以后,交通部出台了新的标准,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不禁有些担忧,百姓手中一张小小的卡片,是否存在标准混乱的问题?对于IC卡行业的产业链,是否要重新建设?由标准转换带来的换卡费用,由谁来承担?
担忧一:标准重复,行业发展陷迷途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市场的主体地位已不容忽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标准对于市场的规范作用是显而易见,政府也一直致力于相关行业标准的规范监管,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相关的标准也早已成熟,促进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公共交通IC卡从九十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的600多个城市中,已经有440多个城市建立不同规模的IC卡收费系统,也就是说有80%的城市已经使用了IC卡,这其中约40%的城市遵循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IC卡标准,可是作为现在的交通领域的主管部门却在近两年才开始规划相关标准,很显然,新的标准严重滞后于市场应用的需求脚步。
按照交通行业部门的标准编制情况,目前也只有三项,并且还是征求意见稿阶段,编制完成至少要等到一年以后,这几项标准涉及内容仅仅包括技术要求、终端技术以及业务范围,还没有涉及更全面的产品检测、互联互通等更深层面。
相对于编制范围的狭窄,更让人迷惑的是标准的重复建设问题,如果实施新的标准,那么按照原有标准建设的160多个城市和已经发行出去的4亿多张卡将怎么办?已然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各行业间的产业链将何去何从呢?
担忧二:通卡运营单位的改造费用谁来付?
另一方面,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有关城市建设事业IC卡的标准,不仅涵盖了应用技术、产品检测、芯片技术、操作系统,甚至涉及到更高层互联互通的密钥、安全技术、清分清算等标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IC卡标准体系。
据了解,国家级标准《数字城市智能卡应用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城镇建设智能卡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颁布,将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IC卡发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规范IC卡行业的安全系统、系统建设以及运营管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十几年来,城市IC卡事业一直是遵循统一的标准体系在展开建设,面对现在的情况,我们听听来自于行业一线标准应用单位的真实声音。
据一位通卡公司资深人士透漏,当他看见新的标准征求意见时,非常头大,这意味着已经建设好并且运营良好的系统需要重新改造,已经发出去的卡,也要进行替换,他们公司截至2012年年底,已经拥有近10万台消费终端,4700多万张发量,每天近1300万笔的交易记录,据估算重新建设系统的费用需大约几个亿。
而另一位IC卡芯片制造企业的表述更是无可奈何,他告诉记者,他们很多项目已经建设完成,一直是按照《建设事业集成电路(IC)卡应用技术》【CJ/T166_2006】的标准进行产品开发,标准的更换,意味着他们目前的生产线需要全部更换,那将无疑是灭顶之灾。
从这两位行业人士的语气中,我们不难看出IC卡运营单位以及行业企业对于新标准的态度,新标准在很大程度就意味着把之前的建设推到重来,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与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担忧三:百姓的损失谁来买单?
上述对于标准不统一的担忧,不仅来自于行业管理者与运营单位,更是来自于行业的受益者,也就是广大的持卡消费者,他们作为城市公交IC卡的主要使用者,也正是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受众群体,既然作为一项事关百姓民生实惠与绿色出行便捷与否的“民生抉择”,百姓才是最终话语权的掌握者。
城市IC卡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落脚点,关系到百姓最切身的利益,人们的日常出行已然离不开它。但是,作为普通的百姓,并不知道新旧标准之间的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平白无故地让百姓因为标准系统的更换而再腰包重新换卡,老姓的接受程度自然可想而知。即使换卡的费用不由百姓直接承担,但全国440多个城市的IC卡运营单位中,大部分为国企背景的公交企业,那就是说,他们是拿着纳税人的钱换卡,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由老百姓为换卡买了单。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的时候,提到了还政于民,能让市场决定的由市场决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也曾经在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的理事会上明确表示,公共交通是为民服务的行业,要体现为民的思想,明确市场和百姓的主体作用,避免重复建设,维护百姓的利益。这都是告诉我们市场的重要性,百姓的利益不容损害。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多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为全国的改革攻坚吹响号角,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将成为重要议题。但是,群众的需求永远是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百姓的利益永远是头等大事,所以,面对着广大4亿持卡人的利益,行业发展中的每一处变化,都应三思而后行!一切行政意愿的贯彻实施,均是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前提,均是以尊重市场选择、以造福百姓得实惠为先的,所以,还政于民,尊重市场与百姓的选择,才是公交一卡通事业取得长远发展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