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智能电视的议论又多了起来,这是因为很多选购了智能电视的用户们发现智能电视在使用中并没有那么畅顺,某些应用操作起来复杂难懂,智能电视的“高智商”大多沦为摆设。
专家呼吁厂商不要盲目跟风生产,要为当前市场反映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只有受到消费者喜欢并好用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亲睐,普及起来也将会更加轻松。
一、智能电视很聪明应用功能多
聪明特征一:能听懂你说话语音遥控电视
随着智能电视产品技术与性能的不断提升,相关标准也将与时俱进,做出调整,苹果、微软和谷歌已相继宣布推出和完善语音交互系统,表明以人机智能语音交互科技为首的“话时代”已经来临,语音输入替代传统键盘输入必将成为信息科技发展所不可逆转的趋势。新标准将把语音智能作为重要指标来评判。
语音识别技术,也被称为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其目标是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输入,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与说话人识别及说话人确认不同,后者尝试识别或确认发出语音的说话人而非其中所包含的词汇内容。它最早使用在电话上,现在也被广泛使用到智能电视中。
当前彩电市场上长虹、海信、三星、康佳、创维、TCL和三星等多个品牌所销售的智能电视均已植入了语音识别功能;创维提供音量调节、频道切换等基本操作。
目前,很多厂商推出的智能电视都支持语音控制。语音智能将成为真智能的重要标记,套用一句广告词“与其在假货中找真品,不如在真品中挑精品”,消费者似乎可以从中找到选购真智能电视的标准必须有语音控制,这也就彻底断了互联网电视当智能卖的念想。
聪明特征二:多屏互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
多屏互动多屏互动所指的是,基于DLNA协议或闪联协议、Miracast协议等,通过WIFI网络连接,在不同多媒体终端上,如常见基于Ios,Android,Symbian等不同操作系统上的不同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PAD,TV等之间,可进行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内容的传输,解析,展示,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在不同平台设备上同时共享展示内容,丰富用户的多媒体生活。
简单的说,就是几种设备的屏幕,通过专门的连接设备就可以互相连接转换。比如手机上的电影可以在电视上播放,平板上的图片可以在电视上分享,电脑的内容可以投影到电视上。是一种时下正在悄然兴起的高级技术。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多屏互动在电视上得到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云电视在操作方面上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买了一台电视很多人都不会在另去花钱选购其的附属品。何时电视企业能将这写与电视能进行互联的附属设备当作产品的标配,才能让消费者真正的得到实惠。
聪明特征三:应用商城可下载安装资源
应用商店是智能电视最重要的的特点之一,是智能电视的标志性功能。提起应用商店,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城,智能手机已经出现多年,应用商城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不管是android系统、苹果系统还是windows系统都拥有海量的应用软件,基本上能想到的功能在智能手机上都已经可以实现。
在系统方面,目前市场上不同智能电视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给应用开发者带来极大障碍,智能电视领域更是缺乏类似智能手机领域的平台主导者。虽然一些主流电视厂商均发布了针对智能电视深度定制的操作系统,但无论是开发者数量还是应用数量,智能电视开发平台都无法与智能手机开发平台同日而语,不过应用商城也是智能电视的判断标准之一。
为了更好的发展智能电视,中外彩电企业都自发的联盟起来,通过研发新技术,新应用。外资方面创立SmartTVAlliance智能电视联盟,我国则建立了中国智能技术联盟。企业联盟的目的在于推进智能多媒体技术应用程序商店,互联互通,操作系统等核心规范标准,从而推进整个产业规范和快速发展。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的智能电视更多是概念上的炒作,可以称作‘多功能电视’,智能电视开放平台目前还未真正成型。无论是IT厂商主导,还是家电厂商主导,要想在智能电视市场有所斩获,均需在开放平台的搭建上有更多作为。
二、智能电视机人气虽旺不安稳因素也多
据相关调查显示,近9成消费者表示有购买智能电视的意愿,但智能电视目前的复杂操作等问题可能会成为他们放弃购买的原因。而家庭网络连接不方便、摇控器操作复杂、界面设计混乱、不易查找内容和智能应用运行速度慢等问题也在影响着智能电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为此,笔者走访了北京的多家卖场,发现很多消费者确实会因为体验感不足而放弃选购智能电视。
1.手势识别功能灵敏度低
某先生在卖场选购新电视,某电视品牌导购的推荐让他颇感兴趣。他说手臂动几下就可以调节音量大小和频道。这位顾客被这种神奇的功能吸引,当场尝试了起来,但是他却发现效果并没有想象得好。
顾客在多次尝试后,只有一次成功,而这次成功的尝试中,音量调节的灵敏度不高。由于该功能不能顺利实施,顾客觉得厂商就是在用概念性功能来吸引消费者,不够实际,最终他没有购买。
笔者随后与当时在场的导购员进行沟通咨询,对方表示,很多功能还没有想象的完美,失灵是正常现象。不过,笔者在与其它顾客的沟通后发现,他(她)们认为,厂商可以试水市场,但是要把一个功能体验较好的电视投放市场,不然推广就变成忽悠。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电视的本质就是用来显示电视节目信号和视频画面的工具,手势识别只是它的附加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虽然买了(智能电视),但智能功能激活率很低的原因。
2.需求不足以致激活率低
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智能电视用户的激活率不到30%。很重要的原因是用户没有联网,且对智能的多种功能需求低。对此,已选购智能电视的刘先生感受很深。
作为80后消费者,刘先生经常用手机下载各种APP软件,对于他而言,电视的功能还是观看电视节目,他对上网和下载软件功能的需求很小。“我觉得电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没有手机方便。自己用它看看新闻、球赛什么的,最多就是老婆喜欢看连续剧的时候,连上网帮她查询,不用等待漫长的广告,在线看影视倒是蛮方便的”刘先生表示,他已经忘了眼前的电视机还具有下载功能。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是最难改变的。对于电视观众来说,一直以来电视机的最主要功效都是让用户“看”,电视直播、网络视频始终是最重要的节目源,智能电视厂商应该从内容整合上多下功夫,去繁取简,把开发重点放在侧重在视频应用的用户体验提升上。
3.“全能”电视不全能
“我发现很多导购推荐的电视都是全能产品,这让我不敢相信了。”日前,退休在家的邱先生去家电卖场选购电视,导购员给他介绍的产品都有上网功能、游戏功能、3D效果和高清效果。导购员带着邱先生进行了亲身体验。
“就拿3D效果来说,差别很明显。”邱先生告诉笔者,在体验3D效果时,有些不用戴眼镜,有些需要,效果参差不齐。“在3D和高清模式的转换方式不可信。”邱先生介绍,他一键操作了两种模式的转换,但是速度较慢,并不是瞬间实现的,在转换之初电视画面并不是很清晰。在3D画面的选择上,将2D的片源转换成3D模式,画面的景深效果一般,还没有看2D画面清楚,没有宣传中的那么好。
“我觉得开发商与其把心思放在研究那些华而不实的功能上,倒不如做好用户体验,开发一些简单易用的操作系统,方便消费者更好地使用智能电视的功能,希望厂商不要再拿大而全的产品来忽悠消费者。”邱先生说,产品不成熟的时候就应该先从一个或者几个功能入手,并且做精,不要做没有市场差异的产品,“任何品牌的产品都能大而全,但没有一个做得好的,消费者不愿购买也记不住”。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彩电厂商不能随俗浮沉,一味地市场推广,不如先做好产品功能,电视如果可以和手机、电脑三屏融合才叫真正的智能,目前阶段只是雏形。厂商最重要的就是将眼前已经出现的问题解决,而不是不问市场需求,随波逐流大批量生产。
4.售后“抛弃”软件
笔者走访了北京的多家卖场发现,智能电视虽然在说明书中有关于软件的使用说明,但相关软件的售后服务、维修说明、调试指导等信息却存在不健全的情况。
长虹、海信、康佳、TCL、创维、LG、三星等智能电视销售人员都表示,软件属于整机售后服务范畴,保修1年。长虹、创维、康佳智能电视销售人员另外表示,智能电视中非系统自带软件出现问题,不属于保修范围。创维智能电视的顾客若想对软件进行升级,售后人员不提供上门服务,只会在电话中指导操作。
目前,智能电视硬件维修均按照国家“三包”规定进行,而软件售后服务并不在传统“三包”服务之内。“多屏互动”、“人脸识别”、“手势控制”……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各彩电品牌争相推出各种概念的智能电视。不过在这些“智能”噱头的背后,却是消费者的“一个头两个大”。其中更令消费者感到头疼的是,智能电视硬件维修均按照国家三包规定进行维修,但软件服务方面却成为售后盲点。笔者与多位消费者沟通后发现,近7成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提高用户体验。
提醒消费者,购买智能电视时一定要确认是否包含“智能服务”,以免留下售后隐患。他透露,由中国电子商会组织、推出的第三方的家电维修平台———消费电子维修联盟,将制定智能电视软件服务的维护标准。
三、用户盼智能电视可“傻瓜操作”
1.厂商要巩固市场需重视消费者需求
近几年,随着被彩电厂商热炒的智能电视不断推陈出新,电视QQ、面部识别、语音识别等一系列智能功能被当作卖点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但据来自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调查办公室日前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智能电视销量虽然突破800万台,但接通率却偏低,平均接通率只有27.5%,这说明有超过七成的消费者并没有使用智能电视所提供的智能化网络服务。
来自中国电子商会的调研数据表明,中国目前智能电视的销量虽然增速迅猛,但设备的接通率则很低,仅有约27.5%,大多数消费者仍然在沿用那些最基本的功能,从而出现了智能电视被“弱智”的现象。
笔者在卖场中了解到,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智能电视,主要是卖场所陈列的都是智能电视和受销售人员推荐等因素的影响。其实大多数消费者选购电视的心理就是能收看到高清的电视画面就足够了。其实,彩电厂商想要巩固市场,在研发新品的时候,将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再加点创新,获得消费者亲睐的几率也就大很多。
2.附加功能和画质智能电视如何抉择?
纵观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电视,咱们不难发现,虽然市场上智能电视的品牌以及型号都非常丰富,但是仔细看下来,有很大一部分的产品都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相同或者近似的模板风格,相同的规格配置,价格相差也不多,令消费者无所适从。
厂商方面当然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目前很多厂商都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专利技术以及附加功能设置,力求突破同质化的模式。而事实上,并非所有智能电视的附加功能设计都足以令消费者满意,一些设计的实用价值非常低,用户平常基本不会使用到。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附加功能并不是免费的,厂商设计出这些附加功能,成本也算在了产品里面,最终是要分摊到消费者身上的,因此,如果是实用价值过低的功能,对于消费者来说反而是累赘。
一位卖场的工作人员也向笔者建议:“正常家用买台普通平板就够用,现在这些花哨的功能大部分回到家你都用不上,语音控制又手势控制的能有用遥控器方便?”她告诉笔者很多人来购买智能电视只为了赶时髦,很多人购买了智能电视,但并不具备联网接入的条件,很多年纪大一点的用户甚至根本就不会使用智能功能,这就使得智能电视沦为了“无从下手”的普通电视。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智能电视之所以会处境尴尬,其一,是因为用户自身的行为模式很难改变,大部分用户还是以传统的‘看’为主要需求,厂商在‘看’的需求上的应用不够丰富,此外,在画质显示技术上也没有加强;其二,除了智能电视,用户还可以使用电脑、手机上网,这种上网体验要比目前的智能电视更专业。而另一方面,是智能电视附加功能多,操控起来复杂不方便,一些智能电视界面设计混乱、操作不敏感等,这些都会降低用户体验质量。
结尾:与传统电视产品相比,智能电视的功能和配置更加复杂,用户的售后服务需求在单一的硬件故障维修基础上,还包括了系统配置维护、软件升级调试、使用演示指导等。现阶段由于尚无明确行业规定,导致了各彩电品牌厂商在智能电视的整体售后服务上标准各异,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服务标准。智能不等于复杂,反而,背后复杂的智能平台支撑的应该是简单的应用,“越智能越简单”才是智能电视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