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概念和产业正在回归它本来应该有的理性轨道,自2008年开始的虚火开始消退。从炒作概念到开始做实事,说明这个领域还是有前途的。但是,很多人又开始焦虑,为什么期望中的物联网杀手应用还没有出现,为什么物联网还没有有规模性的发展?是没有市场需求还是产业投入不足,或者是政府支持不够?
物联网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
关于这个话题,在和我的同事们的交流和讨论中,认为可以与互联网开始发展的阶段进行对比。互联网从作为国防项目的一部分,延展到美国和全世界的科研教学机构,再到商业公司,其间也经历了一个孤岛、封闭、有限机构互联、全球互联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主导产业发展的主体和产业发展的形态截然不同。
现在物联网其实还处于孤岛的阶段。这个孤岛是说人与物(机器)之间是没有联网的,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的物联网还是局域网化的,也没有互联网。即使是具有一个行业性质的封闭阶段的物联网,其实在中国都远没有达到这个阶段。
所以这也是很多人感觉,物联网是个筐,以前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包装一下,称为物联网,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看淡物联网,认为只是概念炒作,或者是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其实,如果我们认识到物联网还只是处于孤岛阶段,我们就不会那么焦虑。
物联网市场是一个规模市场还是一个长尾市场?
所谓规模市场,笔者认为是共性的需求是有规模、行业利润是能够支撑一定数量的巨型商业公司生存且无需依靠其他产业输血的。依照这个标准,我们至少目前可以认为,物联网还不具备一个规模市场的基本特征。尽管有的应用看似基数很大,但是由于其行业利润太分散,不足以支持主要的产业参与者拿到大部分的利润而生存下去,规模发展也很难。比如在被热炒的车联网领域。
观察现在的物联网应用,其实还是以原先做信息化的公司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客户那里从事作坊式的应用拓展,这些客户的需求和实现的方案千差万别,从业者也是千千万万。这显然具有长尾的特质。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至关重要?
商业模式当然重要,但是在孤岛阶段,如果我们非要可以寻找商业模式,就会误入歧途。人们疾呼商业模式需要创新的时候,其实是因为钱不好挣,没法挣到钱。但是就像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在最开始的孤岛阶段,是没有人呼吁商业模式的,因为他还么有到谈论“商业”的阶段。
但是这并不是说物联网就不需要商业模式,而是在孤岛阶段,我们如果正确的认识到,我们的物联网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地位,我们就不会纠结在要从谁那里赚钱和怎么赚钱的问题上。也不会幻想有商业模式机会有物联网的规模发展。其实,在孤岛这个阶段,物联网的产业模式,而不是商业模式,没有别的,唯一的模式就是政府采购。
物联网的核心需求驱动力在哪里?
答案是政府的社会管理领域。政府在改善自己的公共服务供给的时候,需要新的技术作为手段。这个问题在时下的中国显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民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集体无意识和无道德的混沌历史时期,与民众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的各个产业,正在全面的溃烂而在侵害者这个社会最后的道德底线和基本良知。
显然,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和谐的宜居的基本环境。当然,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物联网也将是政府最关注的应用领域。
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基本经济前提
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是理性,尤其是企业家,更是理性的群体。如果有更节省成本的方案,没有人会愿意采用一个成本更高的方案。这其实就是信息技术在中国,与那些更便宜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相比,始终应用不佳的根本经济原因。
以节能降耗为例,应该是物联网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领域,但是,由于中国的资源价格太便宜,企业就没有动力花钱去上一套信息系统去改善自己的能源消费模式。所以,物联网的发展,有时候并不是一个技术和需求的问题,而一个替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