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西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来自上海本土的“沪上·生态家”十分特别。和其他各国案例都已相当成熟不同,“沪上·生态家”虽有原型,实际上却还只是一个实验项目。
亲身体验后记者发现,从建筑用料到内部设施,其所用技术超前却不复杂,有些只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小小的创新,而其中蕴含的对未来家居的畅想,无一不体现低碳和智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垃圾砖砌“呼吸墙”远观这座4层小楼,墙面被大面积的花草覆盖,十分雅致。不过,这样的设计可不仅仅是为了漂亮。
据导游介绍,这些绿色植物采用模块式铺贴,容易拆卸更换,目的是为墙面降低温度,减少空调使用。最奇特的是,这些植物不用人特别照顾,智能化装置控制的“滴灌”技术将用最少的水资源把植物“喂”得恰到好处。在这些植被中,还隐藏着一套特殊的雨水净化装置。雨水跌至这个“跌水绿化”装置,不经停留便可实现初步净化,最后落入回用景观水池中,在生态浮床系统的作用下,水质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成为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看不到的屋顶上,节能奥秘更多。
据介绍,屋顶上铺设薄膜式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还有5组竖直静音风力发电机组,不仅能为整幢楼供电,还通过并网与市区电网连通,一旦有富余能源,可供给整个电网使用。“生态家”最奇妙的地方,莫过于其建筑材料全部源于“垃圾”。墙体立面乃至楼梯踏面铺砌的砖,是上海旧城改造时拖走的石库门砖头,内部的大量用砖则是用长江口淤积细沙生产的空心砖,还有用工厂废料蒸压粉煤灰制造的砖;混凝土一律使用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生产的再生骨料,石膏板也同样是用工业废料制作的脱硫石膏板。如此一来,不仅保证墙体的牢固,特殊制作工艺还能实现墙体的“冬暖夏凉”,可谓是“呼吸墙”。
智能化家居在“沪上·生态家”中,机器人处处可见。走进一楼大厅,3个“妙龄少女”映入眼帘,她们或站或蹲,手持葫芦丝、扬琴和中阮,弹奏一曲《花好月圆》。据说这是世界上首个会弹奏中国民乐的机器人团队,有意思的是,她们可以感应来人,并会转过脸来,直到面对着游客,其间还会眨动眼睛。在“未来厨房”,一大一小两个机器人将成为下厨的好帮手。只要在小机器人的屏幕上输入你要烹饪的菜肴清单,他们就可以根据菜单,一一送上所需食材和调料;而个子较高的机器人则可以根据指令从冰箱中拿出所需水果,并送到桌前。两个机器人不仅外观时尚,设计精良的连接器还可以让他们肘部和腕部活动自如。
最有科技含金量的,当数一间专为老人设计的卧室和盥洗室。卧室安放“智能床”,老人早晨从床上醒来,就会被告知血压、脉搏、血糖是多少,有没有超标;床体可手动翻折,辅助老人下床。床边是一个智能家居服务人,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接收指令,其背后是一个非常舒适的座椅,不仅可以带领老人去洗漱,还可识别出哪里有垃圾,随后进行打扫。
在盥洗室里,不论是马桶还是浴缸,智能化程度都相当高。智能马桶有可升降的辅助起身器和支撑扶手,智能浴缸不仅可以调节高度,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护理。“三口之家”客厅里,一面神奇的“涂鸦墙”令人不禁驻足。这面墙壁,既能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任意描绘各种奇思妙想的图画,又能保持居家环境的整洁,只要用手掌在墙上轻轻擦拭,墙面就会恢复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