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年之后的今天,当世博会首次来到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将会激荡出怎样的历史回响?

     世博的脚步近了。

    上海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一条长达八公里的江岸线,是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所在。在这里,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斗冠”造型以及表面覆以“叠篆文字”的主题构思,令“东方之冠”的中国馆尽显磅礴的气势;一座座融合多元文化、富于奇思妙想的展馆拔地而起。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就将在这里正式拉开,全世界的目光将再次锁定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

    回溯世博会的历史,堪称一部科技创新的演绎史。在159年的时间里,世博会已经成为新理念、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新产品首次“亮相”的集中地,并在不久的将来广泛应用于社会,造福于人类——159年前,伦敦首届世博会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起重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10万余件展品;157年前,纽约世博会,带有安全装置的奥的斯电梯亮相,摩天大楼从此崛起;134年前,费城世博会,贝尔发明的电话首次展出;121年前,巴黎世博会给世人留下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

    新科技、新观念、新发展模式共同构成了世博的精彩,在这其中必将蕴含着许多未来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159年之后的今天,当世博会首次来到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时,将会激荡出怎样的历史回响?

回到未来
    “我希望上海世博会成为一次‘嘉年华’,对科技成果真实的感受、无尽的憧憬,都将在这里体现。”不久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期待地说。面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城市化浪潮、可持续发展、饥饿与贫困、冲突与战争这些世界性问题,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无疑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实践空间,也将凝聚起人类更多的智慧和共识。

    甚至有人毫不夸张地说,孕育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上海将由此获得第三次生命。

    如果说奥运会迸发的是激情,那么世博会迸发的则是智慧。从早期的产品和技术竞争到文化与理念层面的激辩,现在世博的舞台将重心转移到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上。

    世博园内,根据南市发电厂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城市未来馆将为你展示一个充满狂想的未来世界:500平方米的巨大屏幕播放动画片,带领参观者体验在空中生活的快感,甚至飞到太空游玩;来自张江的60余项实验室技术,将提前预演用树叶发电、机器自动为人治病、酒店每个房间都可以旋转的未来生活。

    其中“未来正在实现”展区,集中了人们梦想与展望,参观者将亲身体验未来城市的多种可能性:在“花园之城”,城市街道成为孩子们的运动场;在“知识之城”,人们不用学习就能够学会所有知识;在“水之城”,城市的河流就是一个水上公园;在“太空之城”,人们在天上长大,还能去太空旅游;在“能源之城”,汽车产生的能源足够整个城市使用。

    “这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体验。过去的梦想,帮助孕育现在更好的城市;当下的梦想,则为后代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提供线索。”在这里,城市的“梦想”被解析为思想、技术、研发,一切生活中熟悉的场景,都将看到未来的影子。

    “裸眼立体电视”将成为未来每个家庭的必备品。今后你再也不用为了一张3D电影票赶早排长队了,由于这款电视的显示器采用特殊3D工艺,你只要舒服地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不戴眼镜就可以欣赏酷炫的3D电影。

    在你未来的家中,居家伴侣冰箱也因为有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食品安全追踪系统等物联网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嵌入,变得更加智能。冰箱的左边是透明的冷冻柜,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存放的食物;右边嵌入一块触摸屏幕,只要轻点选项,就可查询冰箱内任意一种食物的出产地、购买日期与地点、保质期、相关健康常识等信息,甚至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与超市配送中心互动,实现网货购买。

    想象一下,当你轻点冰箱触摸屏上的牛奶标识,立刻就会呈现出冰箱中所存牛奶的出产地某某牧场,甚至还可以从屏幕上即时看到牧场内的工作场景。如果你触摸点击购买日期与地点,屏幕上立即跳出某社区超市的图像和一张超市当日到货清单。点击“保质期”,智能冰箱就会告诉你“离保质期结束还有几天”,点击“健康小贴士”,马上显示字幕:“该包装牛奶含多少卡路里热量,建议一天喝两杯。肠胃不适者建议选择酸奶。”此外,智能冰箱还会提醒你:冰箱内牛奶储备不足两天,建议网上购买。你所做的只是在冰箱上点击操作,选择商品和购买数量,随后屏幕会显示什么时间送货到家。

    走出家门,来到社区,这里也处处渗透着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借助数字诊断设备,很多小病不必跑到医院排队看病。远程医疗技术就可以帮你解决问题,直接把检测结果的信息传至医院,医生远程诊断后,系统还会自动完成药物配送。不仅如此,在强大的科技系统支持下,立体换乘系统、手机车票支付、电容公交车、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先进的技术,都将使你的出行变成一件快乐便捷的事。

    这些由高科技所构筑的“数字化、便捷化、生态化”的未来生活,都来自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国家队”、“海归队”、“跨国500强队”、“民营高科技企业队”等各个尖端实验室里具有前沿性的准成熟技术。重要的是,你在这里所看到的,都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全球样板

    世博园区是一个“地球村”,在这里地球变得“扁平”起来——在世界瞩目中国的同时,中国也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世界。作为人类科技、思想、文化精华的集中展示,这届世博是历届参展国和参展企业最多的一次,必将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

    世博园内,各个国家的展馆建设与布展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近日,刚刚卸去施工脚手架的美国国家馆首次展露“芳容”。据介绍,世博期间美国馆将利用一个高70英尺的屏幕播放一场高科技演出,讲述一个美国城市的未来缩影。故事背景设定在2030年,一位美籍华裔青年将带领游客徜徉于未来时空,亲身体验2030年的美国城市和2010年以来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发展,让参观者通过感性游历领悟“可持续发展、团队精神、健康生活、奋斗和成就”这四大核心理念。“演出中,打雷时会感到振动,下雨时能感到水雾。”上海世博会美国展区总代表费乐友称之为“4D演出”。

    其它国家的展馆竞相以独具特色的亮点和极富魅力的技术理念吸引观众的目光。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将其市政建设的最佳设计案例“竹屋”和“空气树”带到了城市最佳实践区,将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高质量公共空间和住宅建筑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空气树”是马德里生态大道上一处独特的圆形钢结构建筑,每一棵“树”的顶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实现电源自给,它还能聪明地净化空气——通过喷水管道以及各种攀缘植物如忍冬、常青藤等进行空气调节,吸收二氧化碳,遮阳、防热,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的休息场所。这些独特的建筑无一不体现了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

    机器人向来是日本馆的重头戏。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上,日本丰田馆展示的载人步行的机器人、会吹小号的机器人、外形宛若真人的美女机器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科学家们也不会让参观者失望。届时丰田汽车公司的“机器人伙伴”和三菱重工的“生活辅助家用机器人”将亮相日本馆的舞台,这两款机器人可以处理家政、照顾老人,应对日本将要迫近的老龄化问题。

    其中,三菱重工机器人的使用对象被设定为存在健康隐患的独居老人,平时可与通讯网络连接,具有看家、看护、报警、健康管理这4项功能。在和使用者的交流性能方面,目前的研究工作将帮助机器人记住生活必须的语言,在对话中同时进行走近以及注视面部等一系列动作,并向使用者介绍和传达网络信息。日本馆展示总监若松浩文表示:“相信参观者能够通过日本馆的机器人来畅想未来社会。”

    除此之外,众多参展方都将带来本国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如芬兰馆的新型纸塑复合材料将首次亮相;法国馆的“水幕太阳能墙”,每天主动跟着太阳转动方向,表层的水幕还能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吸收率;以色列馆将展示一种微型胶囊,它能进入人体“漫游”,为人类做无痛苦体检;意大利馆的外墙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的温度和湿度……这些都带给了中国学习借鉴的好机会。

创新世博

    一百多年前,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说过:“每一届世博会,不管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一个新台阶”。在“信息化”、“低碳”浪潮的背后,中国是世博会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改革者。

    网上世博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之一。在过去150多年的时间里,世博会一直以实体场馆的方式进行展览展示。而现在,通过运用三维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网上世博会将实体世博会的精彩内容呈现在网上,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营造一个能够进行替代性体验和实时性互动的网络平台,届时世界各地的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世博会园区和展馆。这项应用也将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一届“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而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应用,也是上海世博会最大的科技亮点之一。那些曾经在实验室里日新月异的科技梦想将在这里转化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生活:凭借4.6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装置,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应用场地;建设在东海大桥的34个3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将为世博会提供清洁能源。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世博园区及周边将开展200辆燃料电池汽车、380辆纯电动汽车、500辆混合动力汽车等总计1080辆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示范运行,实现世博内交通运输交通零排放。同时,世博园区内外应用了交通管理、高强度客流计算和引导、多语言信息汇聚与发布等科技创新成果,并首先应用准4G的移动通信技术;而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世博票务及客流导引系统将与手机、车载导航等移动终端互连,为游客提供实时高效的信息查询。

    即使是在夜晚,流光溢彩的世博园区也处处体现在低碳的理念。据介绍,整个园区80%以上夜景照明采用LED,节能效果明显,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LED集中示范区。

    甚至在世博园区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角落,也闪烁着环保节能的创意。世博园将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处理每天在世博园区内产生的180吨垃圾。通过建设垃圾管道气力输送系统,垃圾处理流程由电脑程序预设,然后通过全封闭的管道输送系统从地下运走,确保垃圾处理无异味、无外溢。

    经初步估算,世博中心每年可节约能耗2160吨标准煤,煤电转换相当于上海1万多户居民一年用电总量;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当年申博时,‘低碳’概念在中国还鲜为人知,但可以预见,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后,‘低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能会成为潮流。”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王战乐观地说。

后世博时代
    “看待世博要超越世博会本身。”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认为,“世博会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全世界文化的交流,在今后二三十年间,成为引导我们国家、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全世界科技文化精髓的展演,使市民得到震撼,得到文化的洗礼,促进观念的更新,这是世博真正的目的。”

    历史上,大阪是真正把握住世博机遇的城市,借着世博会,大阪成功调整产业结构,由原先的重工业产业中心转变为高科技、信息、会展、金融服务等服务业中心。在世博之后,中国如何抓住上海世博会举办的契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会的科技元素成为上海及全国的发展“引擎”,甚至借世博实现产业转型等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世博会对我国建设、软实力的提高,国民意识、国民观念的转变,对今后城市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意义。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建议,“中国其他地区也应该抓住机会,借蛋生鸡,到上海来学习经验,寻找资源,为今后二三十年的发展提供借鉴。”

    世博蕴藏着未来。1893年,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用手触摸的特别方式参观了在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然后在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我会把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因为在那里,会有世界的光明,会看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这一次的世博,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7000万中外观众,集各地之异,展世界大同。在这里,你将看到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又是什么。这些看点,将是世博会留给上海、留给中国、留给全世界的财富。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