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2009年下半年行业将会实现平稳回升。诚如所言,2009年初,尽管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国照明行业仍然焕发出了生机:国内市场在国家推广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照明的政策指导下,发展得有声有色;出口市场也在下半年逐渐呈现出人们期待已久的企稳回暖的态势。回眸2009年,细数行业发生的大事件,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宏观政策对行业的巨大扶持作用,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在逆境中谋求发展而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足印。
十城万盏工程催“火”LED
2009年,照明行业最耀眼的新星无疑是LED。而十城万盏试点工程的推出则是为LED又添了一把“火”。
3月,科技部组织召开了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方案座谈会,16个省21个试点城市名单随即公布。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在此后短短的几个月内,入选试点城市的地区LED推广方案纷纷出炉,LED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大踏步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按照计划,2010~2012年,全国还将完成50个半导体照明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应用200万盏LED市政照明灯具;至2015年,全国30%%通用照明采用半导体照明,带动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出口300亿美元,创造100万人以上就业机会。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企业纷纷布局。目前,我国半导体照明相关企业约3000余家,而今早已打破了规模、地域、传统优势的限制,抢滩LED市场,成为2009年照企最热门的话题。国际企业飞利浦、欧司朗、GE都表现得相当积极,在多个城市上演了短兵相接的争夺战;国内企业东莞勤上、欧普照明、雷士照明、史福特等传统照明企业自然也不甘人后,利用本土优势,积极抢占市场。大连、南昌、武汉、西安等多个城市纷纷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建立半导体产业园区,而广东则更是提出利用区位优势,在佛山、中山、东莞、江门等建立半导体照明产业链。2009年,成为当之无愧的“LED年”。
然而,尽管地方政府和企业信心满满,志在必得,但业内专家仍然表示,在LED推广中一定要保持理性。毕竟在技术上LED光学系统还不成熟,光衰快、寿命不达标;重大装备国产化步伐仍然太慢;而整个LED照明系统的成本又太高。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内还没有统一标准,各家产品各不相同,无互换性,维修困难。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LED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节能灯推广热潮再起
从2008年开始,国家计划在3年时间内推广2亿只节能灯,推动绿色照明,促进节能减排,2009年可谓计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年初,国家财政部表示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以满足城乡居民对高效照明产品的需求,并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此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纷纷积极落实,节能灯热潮再次席卷大江南北。
一直以来,由于存在初始投入大、市场不规范、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单独靠行业内的力量推广节能灯始终显得势单力薄,而政府运用了财政补贴这一直接有效的方式,则显示出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从中标企业来看,国际知名品牌自然榜上有名,而国内品牌也占据了相当优势,佛山照明、阳光照明、欧普、雪莱特等知名企业继2008年之后再度入围,显示了其雄厚的实力;同时,还涌现出了像东松三雄、东明电子、易佰特等这样的后起之秀;而上海亚明灯泡厂的加入,则成为了国内老品牌走上复兴之路的代表。可以说,在这个行业略显沉闷的2009年,中标企业无疑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同2008年相比,2009年的节能灯推广显示了几个特点。一是适当向农村倾斜。我国的农村市场极为广阔,也成为国家这一轮拉动内需的主要市场,照明企业没有理由不给予充分的重视。二是将大功率户外照明产品列入财政补贴范围。国家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大功率户外照明产品的列入恰恰体现出了道路照明和工程照明旺盛的市场需求,各地在建工程所带来的机遇不容忽视。三是提高了环保标准,对投标产品增设汞含量指标。
明年,国家还将继续开展推广节能灯、淘汰白炽灯的工作,节能灯的市场份额将会日益扩大。如何在未来的节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值得照明企业深思。
市场回暖如期而至
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中国照明器具制造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年增2.61%,照明器具产销率达95.35%。其中,10月单月完成工业销售产值年增10.34%。前十个月累计数转为正增长,逐渐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中国照明行业经历了从2008年底以来历时一年的金融危机的考验,终于迎来了市场回暖。这首先应归功于国内政策的支持。照明行业被列为《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得到了产业升级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及十城万盏工程和节能灯推广计划,都为照明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外,工程照明市场也在拉动内需的政策下变得愈发广阔。我国承办多项世界活动和体育赛事,场馆建设及其带动的当地城市市政设施建设都给工程照明带来了商机。
当然,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积极应对也成为市场回暖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抹亮色。或者与在销售渠道上比较接近、与装修装饰相关的产品生产企业结成同盟,比如雷士照明与另外5家建材、家具企业结成“冠军联盟”;或者与可直接采购产品的房地产企业成为战略伙伴,比如欧普牵手万科,霍尼韦尔朗能携手广州越秀,这一系列举措都体现了照明企业抱团取暖的强烈意愿,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照明行业越来越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