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潜在资金需求约两万多亿元,而银行仅能满足大概40%的需求,资金缺口达1.2万亿元。在这个紧急关头,创业板来了,它能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救星吗?

融资难:中小企业绕不开的困局
    从大的层面而言,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就业和国民经济的主体。数据显示,在我国,中小企业吸纳了75%左右的城镇人口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异常突出,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许多中小企业倒闭关停。尤其在中小企业集中的珠三角地区,上百万家中小企业面临深度考验,多年以来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一部分中小企业借助于各种形式与名目的地下钱庄、高利贷机构,高额利息负担让中小企业更加举步维艰,甚至有很多成长型企业因此而夭折。

    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控制的考虑,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往往抱以审慎的态度。从广东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份额看,农村信用社是中小企业授信的主力军,其授信户数及贷款余额分别占广东中小企业授信市场份额的67%和42%。从授信质量看,股份制银行的中小企业授信质量遥遥领先,不良贷款比例仅5%,而农信社、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水平均超过全辖平均水平,不良比例分别为16%、14%和10%。金融危机爆发后,珠三角出口形势恶化,大量中小企业倒闭,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一度基本上停止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虽然自去年10月底国家调整政策放松贷款规模,但中小企业受惠并不明显,对它们的贷款增速大大低于大企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王黎明曾经谈到,有几大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王黎明说,过分依赖或依靠金融银行的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大原因,目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的比例相对较低。另外,对小企业的贷款投放的增速低于全部贷款增速;金融危机后小企业获得贷款减少;地方小企业信贷新增的幅度较小以及贷款的增速或供应量不足等四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今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

创业板能否成为中小企业救星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除了应当充分发挥大中型商业银行的作用外,还需进一步探索破解这一难题的其他各种途径。有专家认为在现有金融体制架构以外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或许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首先要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限制,建立真正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民营银行;其次要发展和规范个人放贷业务,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此外要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包括发展和规范中小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建立中小企业的债券和股权融资机制、尽快推出创业板、发展多种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等。

    其中债券和股权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今年1月份,国内有13家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涉及金额达110.47亿元人民币;有4家投资公司募集设立新基金,涉及金额达70.1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的惜贷行为正好给私募股权融资带来了发展机遇。

    更重要的是,万众瞩目的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8月14日正式成立,表明创业板推出开始进入倒计时。按照企业发行上市的程序,证监会自接收材料起两到三个月可以完成审核,企业获准上市之后还需要大约两周时间进行询价、申购等。市场之前由此预期,首批创业板企业预计10月底或11月初登陆交易所挂牌交易。

    创业板给其发行企业所能带来的规范化的经营管理经验、广阔的客户资源等附加值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其他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近日指出,创业板能够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导向和促进区域经济优化结构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并且有助于市场化机构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机构,形成新的金融服务业态。这么说来,创业板无疑是中小企业的救星,但是它是否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呢?

    中国经济的实质就是中小企业经济、创新型经济,这为创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资源,这使得创业板在中国的发展具备在西方发达国家所没有的优势,但是这也直接导致了进入创业板的企业只占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的很小一部分。例如深圳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也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上市融资,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仍然是一种奢望。参照国外的先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很多时候是获得风险投资或者创投的帮助,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成长中,基本无法获得这样的融资。深圳拥有3000家创投公司,注册资金达6000亿,但没有公司愿意投资给创业初期的企业。这些公司更多的时候只是看中比较成熟、能上创业板和证券市场的企业,短期目的和利益性很强,这就导致了优秀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而给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机会则是少之又少。

安防企业:和创业板背靠背
    中小企业是中国安防行业的主力军。中国民营安防企业从80年代初期在我国政治经济舞台上崛起,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十分艰辛,在艰难的形势中安防企业已经完成了“一次创业”。 2006至2007年间,在奥运会安全建设、平安城市以及第二批科技强警工程的带动下,中国安防电子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出现了一次增长高峰。2008年,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对安防电子产品出口和国内企业项目需求方面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由于中国安防电子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目前主要来自于国内的政府需求和采购,所以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如今整个行业的“二次创业”又将面临无数的问题,其中融资难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安防行业中,不乏一些有实力、有规模的成熟企业,创业板是否能够成为他们“二次创业”的加速器呢?

    几个月前,当人们还在对创业板充满期待之际,在某机构筛选的创业板深圳首批候选企业中,包含了几家安防企业,这是相关专家在对企业的规模、实力、成长空间等因素进行深刻研究后得出的一份候选企业名单。然而当记者对这些企业进行采访时,却发现他们的回答相当统一:“我们公司的确符合创业板的条件,但是没有提出申请。”原因何在?大家都讳莫如深。

    这几家安防企业的态度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创业板的态度:既跃跃欲试,想要在创业板一展身手,为企业募集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又对这个几起几落的市场充满疑虑,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尽管社会上对于创业板的预期都以积极正面的为主,但是不可否认创业板的面世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5月,号称“中国纳斯达克”–中小企业板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正式在深交所主板市场内设立,而它引起的市场反响可以说寂静无声。而深交所的创业板也曾在诞生前夜搁浅过,近千家排队的中小企业陷入了漫长的等待,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期待已久的安防企业,有的企业还聘请了证券公司作为公司上市的重组顾问,积极筹备上市工作,然而国家政策的一再变化使得这些企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今创业板真的来了,大家却都开始冷静地观望,不少企业都表示要等第一批上市的企业明确后,再做打算。

    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一致认为,为了保证经营水平、减少风险,为创业板的平稳起步营造条件,一开始设置的入门门槛较高,待创业板成熟以后,这些条件将会逐步放松,这对于欲做大做强的安防企业而言,也是一个有利的前景。机会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因此,有上市意愿的安防企业应该做好内部管理和长远战略规划部署,以便在机会来临的时候脱颖而出,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