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智慧地球”……一系列关于人类生活环境高科技化的概念正在全球流转,并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生活的未来图景究竟怎样?可以将把城市和地球打扮成什么模样?《环球》杂志在2009年第4期的特别策划中设想了2020年的人类与世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以系列报道的方式,来关注实现这一图景的现实基础: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人类开始赋予自己所使用的劳动工具以感知和交换信息的能力,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智能化”。
5月15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得了美国智能社区论坛颁发的“年度智能城市”奖。
斯德哥尔摩到底有多“智能”?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如果你驾车进出斯德哥尔摩市区,你将会被按照时段征收“道路堵塞税”。不过用不着在收费站前面大排长龙,也看不到收费员,你甚至无需停车:一切都在你经过路口的时候通过智能系统自动完成了。
通过分布于斯德哥尔摩城区出入口的 18个路边控制站上的摄像头、激光扫描系统和安装在机动车辆上的传感器,这一过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当车辆经过控制站时,控制站的摄像头会被激活,拍下车牌照片,控制站和机动车上的传感器之间会交换信号,记录下时间、日期和缴税金额,然后直接从驾驶人的授权银行账户中扣除。当然,如果你的账户里没有钱,或者没有指定的账户的话,也会收到账单,你可以自己去银行交钱。
这只是智能城市设想逐步成为现实的一个初步图景而已。现在全球有数以百计的城市政府正在宣称自己要建设一个智能城市,IBM、华为、思科等等大型IT企业,也无不加入这一战团。华为称他们的方案为“Smart City(城市的信息化)”,思科称之为“Intelligent Urbanization(智能城市化)”,而IBM更进一步,他们提出了“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