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积极筹备世博会。在这些大型活动的带动下,建筑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与之相关联的照明、暖通空调、安防、楼宇自控等行业搭上建筑业的“快车”,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新高潮。但是智能建筑市场容量不断增大,系统集成商处境并不是很理想,很多企业举步维艰。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城市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徐珍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智能建筑经过20年的发展,行业中酝酿大洗牌。国内系统集成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极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系统集成商举步维艰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系统集成商有30000多家,他们活跃在智能建筑的各种领域,但是行业中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很多企业对国外产品的依靠程度很高,往往需要从国外的厂商购买各种设备,再将它们转手卖给建设方。徐珍喜向记者透露,集成商承接一个2000万元的工程,往往需要在购买设备上投入1500万元~1600万元,有的集成商设备投入可能更多。但是建设方往往在工程完工之后才能付清这部分款项。另外在付款方式上,国外企业通常是实行货到付款,系统集成商在收到设备、确认没有问题之后,需要一次性向厂商支付大量的费用。资金都流入国外厂商手中,让依靠产品取胜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而我国的集成商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扮演着一个搬运工的角色,赚取为数不多的服务费。曾经有人戏称智能建筑集成商是一个“安装工”,将各种产品按照规格组装起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我国很多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技术,对企业的依赖性太强,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将“大头”拱手让给外国人。现在国内代理国外产品的厂商越来越多,产品价格越来越透明,建设方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集成商为了承接工程,往往降低价格。系统集成已经成为微利行业了。 

市场秩序混乱 
    在智能建筑发展初期,从国外购买产品、自己安装的盈利模式能够使集成商站稳市场,获取了一定的利润。但是伴随着智能建筑行业的不断红火,与之相关联的企业纷纷加入集成商的队伍中。徐珍喜介绍,目前系统集成企业主要是从以下几大行业中演变过来的:由安防行业直接转入系统集成,比如冠林;由综合布线领域扩展到系统集成,比如四通集团;由自动化、IT行业延伸到系统集成领域中,比如太极集团等等。大家看见智能建筑中蕴含的商机,都想从这里分得一杯羹。一时间,群雄逐鹿,行业内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许多实力不强的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额,不断压低工程价格,上演了一幕幕激烈的争夺战。久而久之,这些小企业扰乱了市场秩序,使行业内很多知名企业利润下滑,有的干脆放弃这个建筑领域,去别的领域开辟新的“战场”。 
    徐珍喜告诉记者,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每年都会评选出工程量前50名的企业,曾与同方竞争的企业却在发生着变化,比如曾经在智能建筑行业叱咤风云的北控电信通、中诚信达,他们在鼎盛时期,每年承接的工程量达到几个亿,这些企业离开建筑行业,转型到其他行业中了,北控电信通后来专门承接轨道交通工程。他们的离去无不跟混乱的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徐珍喜颇有感触地说:“这些企业的提前退场,只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某种程度上看,系统集成行业的洗牌已经悄然而至,如果我们不加强自身实力,只能被市场淘汰。” 

资金回笼困难企业不堪重负 
    市场上混乱的竞争局面只是企业面临的考验之一,在工程实施中,集成商还承担着资金回笼困难、企业资金链中断的风险。徐珍喜告诉记者,目前集成商承接一项工程,可以获得约20%的利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款项不能到位,集成商有着太多的无奈。很多集成商完成一项工程之后,建设方往往再滞留一部分“质保金”,承诺不出问题就将所欠的钱补上。但是由于有些建设方故意拖欠款项、或者使用不当,设备出现各种毛病,就把责任推到集成商身上,使得很多智能系统的建设款项收不回来,久而久之就变成呆账、死账。集成商资金链出现“脱节”,缺乏强大的资金保障,只能对着大型工程望洋兴叹。 

自主创新增加筹码 
    目前行业洗牌已经悄然来临,市场一直用只看不见的手掌控着企业的变化,无数的企业在大浪淘沙中,淹没在滚滚大江之中。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立于潮头?很多企业都是由于没有自己的产品,处处受制于厂商和建设方之中。综观行业中业绩比较好的企业,无一不是拥有自己的研发产品。 
    徐珍喜向记者介绍,同方在早些年没有自己的产品,只能采用国外的产品,企业在短期内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我们从其他转型企业身上嗅到了危机,“安装工”肯定不适于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同方公司加大研发力量,收购了加拿大的DSTK公司,该公司之前为霍尼韦尔的产品做贴牌,在北美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方收购这个公司,希望实现强强联合,壮大自己的实力。 
    事实证明,在拥有核心技术之后,减少了大量的产品成本。与建设方谈判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为企业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效益。目前同方数字城市公司已经形成了以软件、楼宇自控、监控等产品为“拳头”产品的企业,跟国外智能建筑中的某些“大腕儿”企业相比毫不逊色。 
    其实除了同方之外,国内还有不少的企业已经有了创新的意识,比如太极集团、中控集团,他们都拥有强大科研队伍,以稳定的产品作为自己的市场“筹码”。事实证明,这样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企业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处于阵痛中的集成商们应该学习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