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进铜退”是近年在电信业界普遍进行了技术应用和经营方式可行探讨的主题。据有关信息透露,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内部存在类似这样的指导意见。随着IPTV、网络游戏等高带宽业务的应用,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现有的以ADSL为主的宽带接入方式已经逐渐很难满足用户对高带宽、双向传输能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电信运营商已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FTTH,计划利用光纤这一迄今为止最优的传输媒质来突破接入的“瓶颈”。FTTH被视为下一代宽带接入技术的代表,是未来“最后一公里”的主体应用形式。

需求带动发展
——高带宽业务的出现,使得高速度、高宽带的光纤传输介质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通信在整个通信服务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传统的通过电话语音线路及调制解调器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目前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都为用户提供接入速度大于256Kbps的宽带接入服务。 

   (1)目前比较常见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所谓“最后一公里”:从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机房交换机到用户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之间连接的用户线部分内容。从通信网络的构成,又归属于接入网的范畴。 
    ◆ 借助双绞铜缆电话线,此类服务一般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主要适用于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网:
    ADSL,速率可以达到下载12Mbps,上传1Mbps;
    VDSL,速率可以达到下载55Mbps,上传19Mbps。 
    ◆ FTTx+LAN,这是目前商用的宽带中比较常见的方案,通常可以按用户需要提供10M到100M之间的带宽duankou,适用于大型公用/商业建筑或建筑群等大客户,根据光纤网络单元的设置位置主要可以划分为: FTTH,光纤到户(Fiber–to–the–Home);  FTTB,光纤到楼(Fiber–to–the–Building);FTTC,光纤到路边(Fiber–to–the–Curb)。 
    ◆ 无线接入方案,可以减少服务商的布线,适用于用户一定的移动性,即位置经常变化无法预先确定的用户需求。 
    Wi-Fi:使用光纤或xDSL连接到楼内不使用传统的双绞线而是架设无线局域网接入点,避免了在用户房间内布线的困难,卫星VAST数据传输,通过用户卫星系统端站天线通过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接入卫星通信公司的网络连接。 
    卫星VAST数据传输,通过用户卫星系统端站天线通过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接入卫星通信公司的网络连接。

    (2)发展中的解决方案 
    除了以上已经实际商用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以外,还有一些技术正在发展和推广阶段: 
    ◆ VDSL2:是VDSL的改进版,最大限度的提高电话铜缆的传输能力,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 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这是由英特尔等提出的以微波通信为传输手段的解决方案; 
    ◆ 3G:如W–CDMA/UMTS、CDMA2000和TD–SCDMA等技术,也被称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 
    ◆光纤到桌面,Fiber–To–The–Desktop,直接将光纤引入用户桌面,连入计算机,在网络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万兆的速率。 
    在上述解决方案中,光纤到桌面是最受用户关注与期待的解决方案,在综合布线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也都对此发表了一些看法和观点。“光纤有着非常好的传输性能,光纤的频带很宽、通讯距离长、不受电磁场和电磁辐射的影响、重量轻、体积小、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宽、不惧化学腐蚀,使用寿命长等这些优点。”美国康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吴健先生表示“基于以上的优点,因此目前光纤光缆市场正处于迅速增长阶段,2006年全球光纤用量达9000万公里,中国光纤2006年用量达2800万公里,比2005年增长了约30%,与2002年低谷时相比将近翻了一番。而且光纤技术在未来的布线行业会占据大量市场,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等应用将会随处可见。”

    “‘光进铜退’的发展是一种趋势,虽然光纤在提供电力方面不能替代铜缆,但在综合布线的应用中将来全面取代铜缆会是一种潜在的趋势。因为‘光进铜退’能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铜缆的带宽将会远远滞后于将来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而这一切可以通过高性能的光纤链路进行传输。”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韩高宝先生对光纤的发展也同样充满了乐观。

发展面临的问题
——技术、价格、产业链、政策是直接影响“光进铜退”进程的重要因素
 
    (1)技术: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韩高宝先生认为“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经过了6年多的严冬,残酷的竞争促进了产业的整合,成本控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在这一轮竞争中,全行业赢利能力过低、自主发展的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用于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这些技术瓶颈必将长期制约着全行业的长期赢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行业只能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从长远看,这种结果对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Page] 
    光纤光缆技术是一项不断发展的技术,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康宁公司生产出第一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光纤以来,光纤光缆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光纤产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光纤生产工艺也不断改进,成本不断降低,光纤长度不断增加,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因此,如果说光缆的生产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那么,光纤生产,特别是决定光纤性能的光纤预制棒的开发和生产技术仍然是一项难以掌握的高难度技术,部分技术目前国外仍然对我国进行封锁。因此中国企业如何提升自主技术开发的能力是冲破技术瓶颈的关键所在。

    (2)价格: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价格居高不下是影响“光进铜退”发展重要的原因之一。耐克森凯讯(上海)电缆有限公司郁文渊先生认为“目前影响光纤发展的原因是光纤终端设备、有源设备、光电转换兼容性、安装测试设备及人工的成本”。 
    3M中国有限公司认为“光纤系统在技术性能上已经能够完全满足甚至超越目前的市场应用需求,目前影响光纤系统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有源光纤器件的价格比较高,相信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光纤产品的成本将会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因为有源光器件的成本很高,使得‘光进铜退’的发展的步伐并不是很快。目前铜缆还是市场的主角,但是随着国际铜缆价格的上涨,铜缆接入网运营成本的攀升,以及光纤接入成本的降低,铜缆最终会被性能更加优越的光纤所取代。用户对投资费用非常敏感,相比铜缆系统由于带宽的需要不断的升级,一劳永逸的光纤接入相信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泰科电子NETCONNECT开放式布线系统部亚太地区业务总监黎启枝先生认为“‘光进铜退’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因为光纤转换设备价格昂贵,使得“光进铜退”的发展仍需循序渐进。目前铜缆还是市场的主角,随着国际铜缆价格的上涨,铜缆接入网运营成本的攀升,以及光纤接入成本的降低,铜缆最终会被光纤所取代,关键问题是价格差异。国际市场上每吨铜的价格如果超过两万美金,那么铜缆与光纤的价格比起来才会基本持平。如果光纤与铜缆价格相同,那么铜缆就可能被淘汰。” 
    投资成本对用户来说是最为敏感的问题,在目前已有了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将整个光纤系统,包括光缆、连接器和有源设备等整体的成本降低是光纤真正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起点。

    (3)产业链:要发展一个具有生机活力的宽带市场,必须有一个完整产品的概念。所谓完整产品,是指宽带不仅仅将网络线缆敷设到家,还需要有内容及增值的服务。这种内容与服务可由政府、教育、金融、媒体、娱乐等行业通过网络来提供。完整的产品使用户对宽带有一个整体体验,并感觉完整宽带产品的价值。 
    在宽带产业中,从制造商、运营商、业务提供商一直到用户,构筑了一条宽带应用服务产品的流水线。在经营层面之下,是众多的应用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平台提供商的技术支持,而与此相关的银行、销售、市场、咨询和服务等更是构建了一个宽泛的产业环境,众多角色缺一不可。宽带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宽带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而宽带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也离不开各个环节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只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合作,才能形成推进宽带产业发展的动力,使宽带发挥最佳的效应和最大的价值。

    (4)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光进铜退”具有重大影响,这已在FTTH发展最快的日本、韩国和美国得到证实。根据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应制定国家信息化战略纲要,将建立超高速信息网络作为实现信息化战略的基础工程,制定引导性政策并通过竞争机制刺激宽带产业发展。出台促进FTTH的政策及相应的优惠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创造一个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地方政府应通过行政立法、税收等手段鼓励和保护FTTH投资,协调三网融合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政府应特别重视内容及内容提供商的建设,以政策引导和优惠鼓励等措施扶持、培育专业内容提供商,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国情的、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服务内容。将政策、建设、运营等做出整体的决策。 

结束语 
    在我们此次的统计中显示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用户对于光纤的需求还是不多的,3M中国有限公司、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美国康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都认为目前光纤和铜缆的市场各占比例均为30%和70%。耐克森凯讯(上海)电缆有限公司则认为光纤和铜缆的所占比例仅为10%和90%。对于整个网络发展来说,随着用户需求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升级,对于网络传输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是期待铜缆的性能进一步提升还是光纤的广泛应用,这将取决于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整体需求。真正检验技术、检验产品的取决于市场,“光进铜退”的时代是否到来,我们会不断的期待、探索。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