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世瞩目,而一座座奥运场馆的建设更是牵动人心。随着“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的开始,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棒球场等一批奥运场馆已陆续投入使用。

    一座座奥运场馆不但成为北京新标志,也成为北京新城市精神的一个缩影。在这些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部做出了新的诠释和实践。


    今年年底,除国家体育场外,2008年北京计划使用的31个奥运会比赛场馆、45个独立训练场馆及5个相关设施中的其他所有项目建设都将完美收官。



    巧妙设计确保场馆可持续利用


    2003年12月24日,“鸟巢”(国家体育场)与“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两个最为引人瞩目的奥运场馆如期开工,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随之拉开大幕。4年弹指一挥间,今年5月在铁人三项赛场与城区自行车公路赛场两个临建场馆开工之后,位于北京包括12个奥运会新建比赛场馆、11个改扩建场馆、8个临建场馆在内的31个奥运会比赛场馆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到今年年底,除国家体育场外,其他奥运会比赛场馆都将完工。


    如此大的工程,如何做好可持续发展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鸟巢”和“水立方”被规划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奥林匹克中心区将依托一批奥运基础设施及相关项目的建设,发展成为充满活力、体现生机、生态友好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中心,成为集文化、体育、会展、旅游、科技、商务于一体的现代体育文化中心。配合这一规划,“鸟巢”在赛后将改建为大型的商业和娱乐中心;“水立方”赛后运营的主体是人造冲浪海滩,围绕它还有种类繁多的水上娱乐、健身、培训等设施,预计建成后是北京最大型、最全面的市民水上游乐中心。


    为了确保奥运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市政府在奥运场馆的设计和选址上都进行了精心的规划。2008年奥运会所需比赛场馆有少数是临建场馆,赛后可以拆除;另外一部分是永久性设施,为确保长期使用,许多场地都预留了大面积的商业服务设施,而不仅仅是作为单一比赛训练场地。据了解,国家体育馆在奥运会期间将进行体操比赛和手球、排球决赛,而在赛后有可能成为大型文艺演出场地。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设施赛后利用创造了一个“奥运史第一”。北京的奥运场馆第一次将奥运场馆直接建在高等院校之内,它们有北京大学的乒乓球馆,北京科技大学的柔道、跆拳道馆,中国农业大学的摔跤馆,北京工业大学的艺术体操和羽毛球馆。这些场馆赛后将直接交付高校使用,避免了闲置和浪费。


    创新精神贯穿场馆建设始终


    目前,在奥林匹克公园内,“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折扇”国家体育馆以及国家会议中心等经典场馆都已初显形状,而这些备受瞩目的奥运场馆无不凝聚着高科技含量,甚至每天从这些建筑物旁边经过的行人都要禁不住感叹它们的创意。


    不仅可容纳9万人的巨大“鸟巢”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站”了起来;9个“机器人”也背着几百吨钢屋架为国家体育馆进行滑移施工;“水立方”也穿好了膜外衣,3000个“水泡泡”甚至能抵抗汽车碾轧……在古都北京,除了历史悠久的九大城门,又有了现代化科技的体育场馆,古今交错间,给历史的厚重增添了时代的创意。


    “科技助奥运,奥运促科技”成为北京筹备奥运会的响亮口号。北京奥组委秘书长王伟曾表示:“科技奥运必须坚持以科技助奥运、以奥运促科技的方针。要从奥运会的需求出发,组织全国科技力量,集成全国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许多奥运场馆集中了国内相关专业最前沿的自主创新技术力量,及时解决了其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中的一系列难题。“奥运场馆的原始创意虽然大多来自中外联合设计,但他们只给了我们一份初步设计。”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顾问万嗣铨说:“从完善设计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再到形成创新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所有方面都主要是中国人自主完成的。”


    还有像国家体育馆这样,全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纯”中国制造。这座场馆还实行了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尝试探索前沿的设计思路和建筑工艺,并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关。不仅长达144米、宽114米的钢屋架由“机器人”成功滑移完成,施工团队还摸索出了“甩缝施工”等缩短工期同时保证质量的建筑施工方法。


    更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不仅会成为展示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还会在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化,在居民生活中广泛应用。北京奥运会将提高北京科技创新能力,而最终将使广大人民受益,而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借此契机更深入人心。



    科技奥运引领场馆建设


    对于科技在奥运场馆建设中的大量运用,并非灵机一动,而是通过系统的规划,在精心的组织统筹下执行。为了落实“科技奥运”理念,北京市专门组成了奥科委,负责组织各相关领域400多名专家为奥运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持和咨询服务。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许多关键技术都来自自主创新,有些成果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比如在对于新型能源的利用方面,北京奥运会就将创造太阳能使用量居奥运史第一的纪录。部分新建奥运场馆将应用一批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装置和太阳能光热设备,以达到世界第一的目标,需要总电量3000千瓦。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现已落实了国家体育馆100千瓦、五棵松篮球馆100千瓦、国家游泳中心50千瓦、国家体育场50千瓦等光伏发电系统。奥运会媒体村也开展了太阳能热水集中供热系统科技示范项目。据悉,仅国家体育馆光伏电站的总安装容量就为102.5千瓦,初步计算,国家体育馆100千瓦光伏电站使用25年能节约标准煤约904.8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352.5吨、二氧化硫约21.7吨和氮氧化物约6.3吨。这些科技手段尝试运用于奥运场馆的节能环保,在奥运会赛后也将为北京城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中,还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吴竞军在今年7月份表示:“在奥运场馆建设工程的重大结构施工项目中,建筑节能、水资源节约、新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等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奥运工程钢结构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以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为代表的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涵盖多种钢结构体系,结构跨度大,造型复杂,设计难度大,通过技术创新和攻关解决了技术难题,克服了重大技术安全风险,并为钢结构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北京的奥运场馆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建筑最新技术和工艺的“T台”。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