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庭”这一概念,承载了传统PC厂商,消费电子厂商,软件厂商,甚至是电信运营商们太多的期望。当全球数字家庭市场逐步起飞时,中国数字家庭市场也终于启动了——2006年被誉为中国数字家庭元年。然而,那么全球趋势下的中国数字家庭市场现状到底如何?在今后3年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本文将就此谈谈In-Stat的观点。
什么是数字家庭?业界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国内诸多的“数字家庭”网站的内容上看,似乎拥有了数字电视、数字影碟机,就算是数字家庭了。然而“数字家庭”远非如此简单。下图展示了In-Stat对“3C融合的”数字家庭的理解:数字家庭包括一个具备宽带接入的家庭网络,而连接到这个家庭网络上的,则是来自传统PC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众多家用设备。通过这个“融合”的家庭网络,被连接起来的设备可以进行互相通讯、互操作,进而实现数据传输、通讯服务、娱乐共享,以及智能家居等诸多功能。
全球范围来看,数字家庭的早期使用者们搭建家庭网络的主要目的,曾经只是为了实现互联网接入的共享,而现在,随着数字化多媒体内容越来越丰富,制作、获取变越来越方便,数字家庭的拥有者们希望通过家庭网络,为存储在传统的PC上的大量内容与娱乐设备之间架起一座桥,将锁在书房里PC上的娱乐内容释放到客厅中,卧室中,甚至是移动设备上。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数字家庭市场在今后2~3年的主要发展动力。当然,除此之外,宽带VoIP的兴起,也将刺激家庭宽带用户搭建家庭网络,以便在家庭内部任何地方使用宽带电话。
下图给出了In-Stat对2009之前的全球数字家庭保有量的预测。In-Stat认为,未来3年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亚太区,受中国宽带用户和家庭网络用户大幅度增长的刺激,亚太区家庭网络保有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而欧洲和拉丁美洲也会有比较快的增长,相比之下,尽管北美市场仍将持续强劲的增长,但增长率会逐渐下降。
数字家庭在中国也在经历着由带宽共享阶段向娱乐共享过渡的关键时期。娱乐共享的数字家庭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两个前提:娱乐内容的数字化和娱乐设备的数字化。在娱乐内容数字化方面,随着国内宽带互联网接入的普及,互联网能够提供海量的多媒体音视频内容;而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及电信运营商IPTV的出现,更扩大了数字化娱乐内容的获取渠道。可以说用户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娱乐内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中国数字家庭的内容基础是非常坚实的。而另一方面,随着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在国内大中城市——数字家庭现阶段的目标市场,娱乐设备数字化进程也在持续加速。In-Stat预测,国内数字电视出货量在2009年将达到2000万台以上,数字机顶盒的渗透率将在2010年达到25%,数码相机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而包括数字摄像机在内的其他数字娱乐设备的市场也将获得两位数的增长。因此,数字化娱乐设备基础,也是足以支撑数字家庭市场的下一步扩展。那么,中国数字娱乐家庭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不妨来看看在现实生活中的两个数字家庭应用的真实情景,从中可以略窥一二。
数字家庭情景1
北京女白领A在朋友的建议下买了一个250G的移动硬盘,并从朋友那里拷贝了几季的《越狱》、《反恐24小时》等广受白领欢迎的美国连续剧,准备在家里45寸大等离子电视上好好欣赏。但问题出现了:电视和硬盘都不具备视频播放能力,A不得不将书房中的PC机搬到客厅内作播放设备,然后她又发现需要去买连接PC、电视、音响系统的视频及音频连接线。如此这般一番折腾之后,A终于沮丧的放弃客厅和大屏幕,还是选择坐在书房里PC旁用15寸显示器观看。当同事建议A另买一台多媒体PC做“家庭媒体中心”时,面对8、9千元的价格,A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
数字家庭情景2
2007年元旦下午3点,某IT业外企高管J家里。J的母亲在书房里上网看新闻,4岁小儿子用客厅里的大屏幕液晶看着影碟动画片,J的妻子在卧室里独自看着网上下载的言情韩剧,而J则坐在餐厅旁用笔记本电脑看着美剧《越狱》。J后来感慨,家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需求,还好家里的设备足够多,不然可能就要因为个性化娱乐需求引起冲突了。最好是家里有一个“家庭多媒体中心”,管理所有多媒体内容,并能够按照不同的需求将多媒体内容传送到所有屏幕。当然,J还提到,最好是操作足够简单,让他的老母亲、小儿子、和不懂IT的妻子都能操作、使用,这样他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作者:In-Stat China 分析师 谭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