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正在制定一项规划,将16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打通,从而形成一个“地下的上海”。这个看起来有些像黑客帝国里边“锡安城”的规划将于2007年4月出台。
  在城市发展凸显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之后,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为人所关注。在2006年11 月30日上海市民防办、市地下空间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民防办有关人士透露了这一信息。
  城市“三维”新地图
  “上海的城市地图应有两张,一张是地上的,一张是地下的,这不是幻想。”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侯学渊教授说。
  而目前上海正致力于把地下的这一张“城市地图”构想变成现实。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伍江告诉记者,上海目前正筹划建立地下城网络,包括“一个中心”(人民广场)、“四个分中心”(五角场、徐家汇、花木、真如地区),以及“八个重点区域”(上海南站、静安寺、浦东张杨路、东方路、徐家汇、外滩、北外滩和世博园区)。
  “这个重点区域组成的地下城网络的形成,将进一步带动中心地下区域商业的发展,同时形成以地下中心区域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的态势”,伍江说。
  事实上,上海交通枢纽的地下商业已经有相当成功的先例。比如人民广场的地下空间,是上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空间形态上最为四通八达的“地下城”。据相关资料显示,购物广场占地2.5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半足球场,日均人流量近3万人次。 
  “今后的上海地下城市规模庞大,浅层地下四通八达的地下街将各个街区、办公楼与地铁连接起来”,伍江为记者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宽阔的地下市政隧道容纳了水、电、煤气、信息、垃圾运输等多路管线。再往下是四五层甚至七八层的地下综合体,地铁站、商场、大型超市、餐饮、停车场甚至图书馆、体育场馆一应俱全。
  地下30米处的地下高速公路将穿越各个地下交通枢纽,把郊区与市中心紧密相连。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人流、物流的移动,大量在地下完成。而在新一轮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高潮中,世博园区将成为建设重点。
  据悉,世博园区的地下城建筑面积将达到40万平方米。其中一个18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既可连接世博园区内的公共活动中心、中国馆、主题馆和演绎中心四大永久性场馆,又通过地下地上一体化建设,与多条轨道交通和磁浮线相连,极大提升世博会的交通方便程度,创造新的城市交通空间。
  立法保障推动大发展
  “不过,目前上海城区地下空间开发还面临观念、体制和技术等方面的滞后。”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束昱语气中仍带有些许遗憾。 
  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上海已经建成的地下空间自成一体,孤立无序,难以发挥系统作用。地下空间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各自为政,被束昱比喻成“烂泥萝卜,揩一段吃一段”,缺少高层次的统一机构开展总体协调,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
  如何才是解决之道?束昱认为,“应按照城市开发建设的内在规律全面和超前性地发展地下空间,同时以立法形式保证开发建设的统一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
  束昱的想法正在逐渐得以体现。记者在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发展中心提供的一份《上海市地下空间利用概念规划》中看到,为改变目前地上地下“头重脚轻”的现象,上海制订了地下空间的开发规范和程序,实现明确规则,分层利用,各得其所。
  “按照这个规划,各类地下设施布置应首先按照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考虑平面协调。在平面上无法协调解决的,则在纵向上遵循地下空间使用的分层原则”,束昱解释说。
  就在2006年的9月1日,《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和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的问世,也打破了目前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的专门立法的空白。原本业内人士担心的“地下空间资源权属问题”已经得到保障。
  “目前上海的大型公共地下建筑基本上都由政府投资,很少有民间资本介入,但事实上,民间资本很希望投资开发地下空间来建设城市发展需要的一些功能性设施”。束昱指出,“上海这一地下空间资源权属方面法律的出台,将推动民间资本介入到公共空间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之中。”
  而“慧眼识金”的民间资本已经开始悄然行动——专业开发、管理地下空间的澳大利亚最大民营企业澳迈世集团与上海金鹏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已达成合作意向。上海金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维幸向记者透露,目前双方正在商讨开发与管理浦东的一些地下空间事宜。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上海重要城市景观的外滩,将看不到现在车水马龙的景象,在徐家汇、五角场等上海的城市副中心,也将听不到刺耳的刹车声。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