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在14个国家及地区针对1600名行业人士所做的意见调查显示,生物识别技术运用于安全领域将是大势所趋。三分之二的被访者认为,与智能卡和令牌等其他技术手段相比,生物识别是防止诈骗和身份盗用的理想方法。此外,近七成被访者支持使用指纹、面部、声音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验证个人身份的方式,特别是在银行保健机构或政府机构中。


  随着安全威胁日益加大,大众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大幅度提高。Unisys亚太区安全识别和生物测定部门主管哈特曼表示,“过去,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执法机构抗击安全威胁,而现在的形势却要求政府部门、私人机构和个人共同面对这项挑战。在众多安全问题中,一个关键是如何改进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及如何保护个人身份,而生物识别技术便是答案。”


  哈特曼说,生物识别技术进一步普及要解决两个瓶颈,分别是技术过硬性、大众的接受度,而后者主要是关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私隐问题和便利程度。


  目前,面部、指纹、虹膜及声音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2005年6月,国际民航组织公布了护照9303最新规定,对生物识别、特别是人脸识别的应用提出最新规划。美国政府则要求在2006年之前所有的护照都必须包含生物识别数据。此外,美国要求27个享受免签证待遇的国家必须签发带有生物特征数据芯片的护照,这芯片起码需含护照持有人的面部图像作身份核对之用。澳大利亚新近推出了电子护照,实现了多因素验证,将标准护照照片与数字芯片中的嵌入数字图像进行比较,利用面部识别技术,确保申请入境者就是护照持有者。


  据了解,近年中国也开始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陆路及机场口岸。拥有智能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人士,在深圳罗湖进入内地可以使用电子海关通道。在香港国际机场的“e-道”(旅客自助出入境检查系统),拥有智能身份证的香港市民在有关闸道插入身份证,然后再进行拇指指纹确认,核实无误后便可通过,快捷方便。同时,台湾也试行“非侵入式的生物特征电子辨识系统”。该系统要求观光客以符合新式身份证照片规格的照片,作为证件签注照片,当旅客进入海关柜台后,关员将护照扫描,电子辨识系统会自动对旅客脸部特征与照片进行比对,这样不仅简化了手续,还能鉴别出伪造证件。


  对于执法机构而言,使用生物识别技术也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拥有一个全球信息库,记录所有丢失和被盗的护照。各个国家现在都定期更新该信息库,并将其用于边境检查,以防止窃取护照者使用假护照旅行。Interpol还在维护一个先进的DNA数据库,帮助识别恐怖分子、贩毒者、逃犯和技术罪犯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