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曾经下发过《关于加快成都市钢结构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2007年在城区建10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小区,而且为鼓励开发商,每平方米减收20%项目报建费。尽管政策非常优惠,但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成都市仅华阳有在建的钢结构别墅,中心城区却一栋也没有。这一状况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钢结构建筑成本较高和缺乏有效机制的结果。
  试验阶段
  北新房屋总经理刘贵平认为,目前钢结构住宅面临两个客户:终端客户和开发商。这两个客户对钢结构住宅的接受程度均有一定的难度。
  从开发商来讲,成本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北新房屋在北京曾建过6层的住宅,经过测算,其每平方米造价比混凝土建筑高20%。还有就是建筑体系间的系统配合与兼容。从业主来看,其观念还无法从传统的“秦砖汉瓦”模式中走出完全接受钢结构住宅。
  五合国际副总经理卢求指出,由于钢结构住宅在技术和配套产品方面还没完全成熟,如防火、防腐蚀、配套墙体和楼板方面有所欠缺,从建筑构造来看,其隔声和热惰性还不容易达到混凝土的指标,并且工程造价较高及国内百姓观念影响,均导致钢结构住宅缓慢发展的局面。
  “目前从国内政策来看,尽管轻钢结构住宅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节能效果优于混凝土建筑,但国家也在考虑,通过轻钢结构建筑的推广能够节能多少,是否值得推广,毕竟其技术的成熟度和造价还有待考察。”卢求说。
  “轻钢结构住宅是非常有前景的建筑产品,房屋使用率高、精准度较高,特别适用于低层住宅和别墅产品。但目前开发商面临的主要是建造成本、钢结构住宅在国家防火规范需要突破及一系列的配套产品还没有完全产业化等问题,而目前对于开发商而言,主要是建造成本,如阳光100在二三线城市发展,住宅建设中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成本。成本增加售价必然增加,但市场受众面将会收缩。”阳光100副总经理范小冲说。
  行业标准尚在编制
  “还有配套政策的缺失,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推广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和经济方面的优惠补偿政策,也导致钢结构建筑目前的局面。”刘贵平说。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此前表示,“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欧美等国家已经非常成熟,但在我国仅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为数不多的城市有所应用,相关的行业标准建设部尚在编制,因此目前项目实施多采用专家论证会的形式。”
  业内的一组资料显示,轻型钢结构低层住宅的建造技术,是在北美木结构建造技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轻钢结构经久耐用,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年限达275年。
  面对市场机会,刘贵平指出,推动钢结构建筑在国内市场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筑部品标准化和住宅产业标准法规的出台,从而推动钢结构住宅市场的发展。卢求则认为,发展钢结构住宅需要政府、开发商、技术公司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研究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为鼓励住宅建筑采用钢结构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