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年8月16日刊出《新政引发住宅设计“小”事》一文,提出了各界人士对于新政下90平方米套型设计的一些建议,倡导在研究90平方米及以下套型设计过程中,关注各项硬性指标规定的调整。文章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近日,建设部组织有关专家,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针对中小套型住宅规划设计的指导意见,有望今年年底完成。
自新政出台,业内对于90平方米及以下套型住宅的规划设计,纷纷提出各种客观建议。例如,在目前采用的《住宅设计规范》中,一系列下限数字标准,以及各种指标的规定等,让中小套型住宅的研究者们深感局促。
近日,建设部为了充分落实和推进新政下90平方米及以下套型住宅的建设工作,特别委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组织专家组进行研究探讨,结合在中小套型住宅推进过程中的各方面意见,提出相关规划设计的指导意见大纲。
目前意见仍处于专家热议阶段,呈现出注重引导、重视开发商意见和关注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引导为先
关键意义在于引导。
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组织的专家组,并没有把目光局限在单个问题上。专家在这次探讨过程中,十分注重在新需求下探讨指导意见的引导作用。
专家们表示,新生活背景下的中小套型住宅设计与福利分房时期的中小套型住宅,在导向性上是有差异的,应该由从前的满足居住人数,转变为如何在小面积中提高住宅舒适度,从而达到设计水平的相应提高。
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类似对餐厅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与之前相比有所不同。专家认为,在不同时间段,同一空间的不同功能使用,应该给予标准规范上的放宽,不一定苛刻的追求某一功能空间独立的面积尺寸。
同时,对于小面积住宅来说,如何保证充足的储藏空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专家建议对于储藏空间的要求要进一步强化。此外,在小面积住宅被量化以后,一梯多户情况必然有所上升。因此,对容积率、人数、户数、套等概念需要进一步明确。
重视开发商建议
这是行业政策与规范制定过程中的一大突破。
据了解,曾经在新政刚刚出台后的一个月之中,一些知名开发企业就已展开对小面积住宅成本以及规划设计的相关讨论。许多企业在多年的开发实践中,也已经探索和积累了相关宝贵经验。
对于这些,专家给予了一定重视。他们认为,开发企业的讨论并不一定观点成熟,但是却可以反映对中小套型住宅研究螺旋上升的一个重要层次。
开发企业对旧方案的修改研究过程,已经探讨到比较深入的层次,对于各个细微环节都有所涉及。所以专家在探讨过程中,特意谈到要充分引入开发商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保证指导意见的市场接受度和可操作性。
一位专家表示,“开发商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反馈环节。他们往往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想法更加超前。”
关注可持续发展
住宅质量、使用寿命和房屋的可改造性是专家关注的重点。
在《物权法》审议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居住用地70年后使用权的讨论。对此曾有人提出质疑:现在建设的住宅其寿命是否可以达到70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寿命较短。在北京尤其明显,平均下来房屋使用寿命还不到30年,仅为设计寿命的一半。此外,在目前的住宅前期设计中,给房屋留出一定可改造空间的意识比较淡薄,同样不利于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专家表示,在推进新的住宅规划指导意见时,要考虑到今后房屋的使用及改造问题。住宅寿命不能只达到短期效应,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约束住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