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学生,2名老师。
这是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百花村的百花教学点的全部人员构成。也是该区最小的教学点之一。
曾经百花教学点还是一所完全小学——湾沚镇百花小学,高峰时有300多名学生。因为近几年学生人数锐减,百花小学“降格”为教学点,到现在仅剩4名。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是打通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基础薄弱的乡村,如何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困扰了我国广大的农村、偏远地区。
我们和当地的乡村学校、教育局一起做了些尝试。
留住乡村教师是第一步
想激活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加快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乡村青年教师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今年56岁的叶林是百花教学点唯一的男教师,他除了教数学外,还兼任音乐、体育、早读等其他六门课,一周共16节课。
图片
“我在农村学校已经工作了35年,原本我也有机会去城镇教书,但是考虑到农村的孩子比较特殊,我自己也是农村出身。现在的4名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其中两名是留守儿童,另外两个学生,一个家离得太远,一个父母都有残疾,生活极度困难,就留在了这里,没有去分流的三元小学。我们愿意坚守在这里,为农村的孩子、为留守儿童服务。”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洑冬青是湾沚镇三元小学总务主任,目前分管百花教学点工作。
“虽然现在只剩下4名三年级的学生。但是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对他们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配备了电脑,还全部用上了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并安排了年轻的刘老师担任‘智慧课堂’的主教老师。”
洑主任口中的刘老师就是90后刘彩俊。这个开学季,刘彩俊调任至百花村的百花教学点,开启不一样的教师生涯。“今年是我从事教学的第六年,之前习惯了满满一教室的学生,如今面对仅有4个学生的班级,是压力是挑战更是责任。”
刘老师是宣城市人,从家里到教学点,单程近30公里,开车要50分钟。主要负责语文、英语,还兼任道德法制、综合实践和书法。
就这样,叶老师和刘老师撑起了一个教学点。
类似这样的教学点,在芜湖市还有好几处。“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安排校车接送,解决教学点学生的困难,让他们都能到中心小学或者完全小学来上课。争取早日将这些教学点撤掉。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教学点,我们仍然会为他们创造、提供好的教学条件。”
保证高质量教学是第二步
老师留下来了,但是如何在只有两个教师的前提下把课开足、开好?如何让这些孩子们享受城镇学生同等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叶老师和刘老师。
具有相似困惑的,还有临泉县艾亭镇谢庄小学的老师们。
在谢庄小学,连同校长在内的13个老师,承担包括幼儿班在内的7个班级、10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而更让老师们焦虑的,是城乡差距带给孩子的影响。
“相比城市孩子,乡村孩子见闻寡陋,常常难以理解课文里提到的事物。诸如黄河的壮阔、长城的蜿蜒,这些对乡村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谢庄小学教师李道锋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课堂改革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受到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能及时得到回应,他们的学习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在悄悄进入乡村学校课堂。
新力量的补充,带来改变和成长
2020年10月,芜湖市湾沚区与科大讯飞合作,启动“个性化教学与智慧学校”建设项目,包含科大讯飞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系统、电子班牌、智慧体育、智慧幼教等多种产品,覆盖28所学校、近25000名学生。
其中也包括百花教学点和那4名学生。
现在走进百花教学点,每个学生都配有一台平板,黑板中间还有一台大屏幕电视,同步播放着老师的教学内容。
在智慧课堂场景下,刘彩俊可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准确把握班级学情,从而动态调整课堂进度、教学方式等,最大化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师生沟通更立体、课堂更开放了。”
“虽然我们身处农村,但我们的孩子和城里的学生一样,用上了先进的设备,这也给我们的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洑冬青说。
而在谢庄小学,一张张图片、一首首音乐、一段段视频,无限拓展着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课堂“活”了起来。
“比如《草原》一课,孩子们没有见过草原,文字和语言描述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有了智慧课堂之后,图片一展示、语音一播放、视频一导入,课堂就生动起来了,视觉刺激会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谢庄小学语文教师李艳丽说道。
李艳丽还喜欢通过智慧课堂收集学情数据:课堂上,典型错误可以有效跟踪、逐个击破,优秀解答也能及时提炼、示范推广;课后,针对学生课上表现布置个性化作业,并发送微课,实现线上的辅导和交流互通。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顾到少数学生,而现在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都在后台,一个都不漏下。”李艳丽说。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困难能及时得到回应,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写在最后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希望用科技的力量将这一理念更好的践行——人工智能让教与学突破学校围墙、超越城乡边界,让优质资源自由流淌、让教育公平成为现实。
为此我们也一直行动——
目前,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全产品已经在全国32个省级行政单位5万多所学校中应用,服务超1亿师生。其中不乏数以万计的乡村学校,这其中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满怀理想的青年走上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绘就出奋斗、担当与奉献的青春群像。
教育公平“最后一公里”,依然在打通。
因此,诚挚邀请大家为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