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从新石器时代直到工业革命前夕,尽管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建筑,但其本质上还属于人类遮风避雨和御寒的掩蔽所。那时除了人们为御寒、烹饪和照明消耗少量的天然能源之外,基本上是不耗能的。天然能源再生的速度远远高于人类消耗的速度。工业革命之后,由于有了动力机械和电力,实现了规模生产,使大量新材料、新设备源源不断地进入建筑业。锅炉、电气照明、电梯、空调等标志现代文明的设施使西方国家富裕起来的人们有条件去追求建筑的舒适性,进入所谓舒适建筑阶段。到本世纪中叶,都市里大量兴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出现了全封闭的、完全靠空调和人工照明来维持室内环境而与自然界隔绝的人造生物圈。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被打破了。人类由于掌握了现代技术,有恃无恐地试图征服自然、扭转乾坤。而现代技术是建立在大量消耗矿物燃料的基础之上的。科学家预测,即使用最合理、最经济的使用方法,20世纪最后30年所消耗的矿产资源,将比整个文明史以来所消耗的大3-4倍。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发达国家不得不以牺牲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水准为代价,节制使用能源。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的劣化,是员工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各种现代病(如建筑病综合症SBS,大楼并发症BRI和多种化学物过敏症等)的出现。于是,室内空气品质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兴建健康建筑成为潮流。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下跌,这一阶段的建筑能耗又有所反弹。甚至超过石油危机之前。特别是在超高层智能化办公楼里,大量办公设备的采用使得其夏季冷负荷为一般办公楼的1.3-1.4倍, 而冬季热负荷却仅为一般办公楼的50%。冬季在高层办公楼的内区还需要开动制冷机供冷,过渡季节同时供冷供热。目前在美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40%。进入90年代,人们发现,酸雨的出现频率和覆盖范围在增加,地球臭氧层空洞在不断扩大,全球温暖化进程在加速,异常气候出现的周期在缩短。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已经濒临失衡。严酷的现实使使人们认识到,工业革命之后短短一二百年间的建筑发展历程,实际上是人类在以不可再生的能源作为武器试图征服大自然的过程。其结果是人与自然两败俱伤。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界所给予的报复和惩罚是毁灭性的。于是,学者们提出绿色建筑(或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念。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说明人类的建设活动进入理性阶段,从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回归到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Resource Efficient Buildings)的建筑。有人把绿色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和中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绿色建筑对室内环境品质给予特别的重视。室内环境品质包括声、光、热等诸多环境物理因素以及室内空气品质中的诸多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应与地球生物圈的生态环境协调、融合。以人为本的室内环境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物特性。即节能和环保并不是以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和降低居住者的工作效率为代价。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绿色建筑理念只能在规模不大的实验样板房中实现。在大都市里,要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为超密集的人口提供生活和工作场所,不得不建造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而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平米的建筑,必然要消耗能源,只能是全密闭的空间。另外一些人则走入另一极端,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复古建筑。他们摒弃一切现代技术。 
  其实正是现代技术使人类掌握了主动式的和被动式的改善室内环境品质的手段。所谓主动式手法,就是利用建筑自身和天然能源来保障室内环境品质。而被动式手法,则是依靠机械、电气等设施,创造一种扬自然环境之长、避自然环境之短的室内环境。在某些气候区,可以以主动式方法为主。而在另一些气候区,则应以主动式与被动式相辅相成。而超高层建筑同样可以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思想,用较少的能源创造有利居住者健康、激发居住者创新能力的室内生态环境。

全文共1764字节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