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保护民族企业、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

zy20150113001

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保护民族企业、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中关村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在标准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1月8日,2015年中关村标准化推动会在万寿宾馆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关村标准创新服务中心承办。来自国家工信部、国家标准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质监局的有关领导、专家,各区县质监部门与示范区各分园负责同志,标准创新试点单位、部分示范区企业以及联盟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市质监局赖东处长主持。

市质监局姚娉副局长致辞,肯定了中关村取得的成绩,并期望中关村能围绕“641”重点产业领域,发挥企业和产业联盟的主力军作用,抓好标准创制工作;完善标准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职能,改善标准创制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切实抓好标准创新试点工作验收总结工作。同时要求中关村要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标准化事业发展蓝图,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协同京津冀发展,首都功能调整都意义深远。

中关村管委会李翔委员详细介绍了中关村2014年标准化工作情况,并对2015年标准化工作进行了部署。2014年,中关村建立国家、市区及企业三级立体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加强企业、联盟标准创制推广工作,截止到2014年底,共创制标准5049项,其中,国际标准174项,国家标准2877项,行业标准1834项。其中2014年中关村企业和联盟共创制标准141项。一批“641”产业集群核心标准实现“走出去”,抢夺国际话语权。同时试行推进中关村团体标准,联盟标准推进成果初显。2015年,中关村将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点围绕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展开研究,创新标准机制,推进中关村团体标准建设,提升示范区标准化服务水平。

国家标准委邓志勇主任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思路,我国标准化体系是覆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政府管理各个领域,贯穿标准化的全生命周期,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个作用。将标准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国际化体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工信部姚珺处长以“制造业变革与制造强国建设”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制造业变革的特征和趋势以及制造强国建设的初步思路与路径。指出新一轮工业革命由信息技术引领,表现出多领域群体,同时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跨界融合。制造强国要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培育,促进智能制造、服务制造和军民融合,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国际化能力。

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赵天武主任就标准与知识产权这一热门话题向大家分析了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的利弊,介绍了标准中知识产权处置问题,强调创新技术和标准要同步规划,专利依据标准技术内容要提前布局,标准要与知识产权协同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