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清视频监控技术逐步进入人们的眼帘,成为未来安防监控领域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越多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推出高清化的产品。其中,作为高清视频监控的“排头兵”——高清网络摄像机,更是受到广大厂商的青睐,五花八门的产品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技术名词更是让广大用户眼花缭乱。如何把握好高清网络摄像机的脉搏,了解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COMS逐渐取代CCD
感光器件是摄像机最为核心的部件,目前普遍采用的主要有CCD(感光耦合元件)和CMOS(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两种。两者都是利用光敏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将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而其主要差异是数字信号传送的方式不同。CCD在数据传送时不会失真,因为各个像素的数据是逐点传输到输出端再进行放大处理;而CMOS传感器是每个像素都有放大器,其放大效果保持均衡很困难,因而最后整合会产生噪声。也正由于其数据传输方式不同,CCD与CMOS传感器在效能与应用上也有诸多差异。
智能分析功能更加实用
智能化是监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本质在于从模拟或数字视频流中自动跟踪并识别对象,分析运动并提取有用视频信息。对网络视频监控而言,前端摄像机的智能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例如异常报警录像,就是将所监控的视频图像,经过前端智能网络摄像机的分析识别后,只将有异常的图像传输到后端去记录与显示,因而可大大减轻网络的负担,有效地节省带宽资源。
另一方面,在有智能网络摄像机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后端,就只需集中对前端摄像机发送过来的目标数据信息进行管理,而不需要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与识别,所以后端系统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也能完成高效的智能视频分析。由于后端只有前端发送来的预/报警事件的关联画面显示,使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整个系统的监视,而这种关联录像的功能,也使录像搜索和回放变得简单迅速,从而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近两年,视频监控行业内对很多智能分析方案进行推广,但效果并不好,往往只是厂商推销产品的噱头。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智能分析算法本身技术不够完善,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突破;另一方面则在于传统“标清”摄像机的分辨率有限,无法为智能分析算法提供足够清晰的图像。随着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广泛应用,这一局面将得到改观。
目前在高清网络摄像机中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实现的智能分析功能有:视频遮挡与视频丢失侦测、视频变换侦测、视频模糊侦测、视频移动侦测、出入口人数统计、人群运动及拥堵识别、物品遗留识别、入侵识别等等。这些功能看上去比过去的智能分析功能要“逊色”得多,但却更为实用。
标准化
与模拟视频监控封闭的系统不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产品与产品之间要达到系统的兼容已成为摆在实际工程中的严峻问题,由此,关于标准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关于安防产品互通标准的组织也层出不迭,其中ONVIF、PSIA两大标准组织在安防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ONVIF,全称OpenNetworkVideoInterfaceForum,即开放性网络视频接口论坛,由Axis、Bosch和Sony三家企业联合推出,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网络视频监控行业标准组织,其目的是以公开、开放的原则共同制定开放性网络视频监控行业标准。2008年11月,该组织正式发布了ONVIF第一版规范——ONVIF核心规范1.0。这一标准将为网络视频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定义通用协议(诸如装置搜寻、实时视频、音频、元数据和控制信息)。
传输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高清网络摄像机在提供给人们清晰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720P实时视频为例,采用标准H.264MainProfile压缩算法的高清网络摄像机至少需要2Mbps才能获得“高清”的视觉效果,而1080P全实时视频则需4Mbsp以上。普通ADSL的上行带宽早已无法满足高清视频的需要。随着3G、Wi-Fi、专网等无线、有线宽带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大流量数据的远程传送更加方便,这也扫除了高清网络摄像机在大范围应用中的传输障碍。
目前,在平安城市、金融联网监控等项目中通常采用自建光纤网络或局域网络实现1000M带宽网络。这种千兆带宽资源,在前端安装100路1080P全实时高清网络摄像机(即使按每路占用资源4Mbps计算),占用总带宽资源不到50%;如果是采用720P传输,带宽还可以减少一半。这样,完全可以有效支持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