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

    本行业从产业结构上大致可将相关企业分为产品生产商、销售商、工程商与服务商。其中生产商又分为板卡生产商、DVR产品集成商;销售商可分为器材代理商与工程商;服务商包含第三方软件提供商与工程设计、咨询等服务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国内诞生了一批新兴的数字化监控产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以数字化安防产品的代表—DVR(数字硬盘录像机)生产企业为代表的厂家迅速崛起,使原有的监控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监控企业如松下、SANYO、SONY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缩减,民族品牌的数字化监控产品逐步占据市场。根据相关资料,目前就产品而言,模拟与数字产品的比率为65:35;国内厂商与国外产品的比率为85:15。根据中国国内数字化监控产品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的能力,现阶段可划分三种不同的企业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企业是利用国外芯片和技术,开发自己的专业数字化监控产品,这样的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稳定的研发队伍,具有主板和相关板卡设计制造能力,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检测能力,有确保产品稳定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功能、技术指标围绕数字化监控需求专业开发制造,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和知名度。

    第二种类型企业是具有开发或生产图像压缩板卡和主板能力的公司,公司本身并不生产数字化监控产品,他们生产的图像处理板卡的目的是要使产品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如影视、视频会议、网络视频点播、家电、娱乐、监控等。他们的产品被监控公司、IT企业用来组装自己的数字监控产品。严格的来讲,这类企业不应该划分到监控行业来。

    第三种类型企业为数众多,本身不具备主板或板卡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研制能力,一般是利用其他企业生产的板卡,加上自己的应用软件,开发自己的数字监控产品。这类企业一般均以PC架构的数字监控录像主机为自己的主要产品,少数企业则购买其他企业的嵌入式主板生产自己的录像机。

    真正处于第一种类型,甚至第二类型的监控企业在中国国内并不太多,这与这两类企业需要大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规模化生产有关系,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处于第三类企业的起步阶段,但他们是推动数字化监控产品应用的主力军。

    就从业人员的数量而言,其中销售商和工程商的数量居多,生产商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从事服务特别是增值服务的从业人员更少,此部分应是以后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景气分析与预测

    业内人士对安防产品应用领域需求情况的发展预测包括以下方面:

      安防工程数量会持续高速增长;

      智能楼宇、各类学校的安防设备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入世、申奥带来的商机,会极大地刺激需求;

      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将会淡化;

      预防类设备将会受到更多用户青睐;

      短期监控市场需求会有很大增长,中长期看,这种需求会渐趋稳定。

安防行业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设备市场(设备市场供应方前景)稳定。


    上图显示,防盗报警、门禁、闭路监控三类设备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停车场和对讲设备次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闭路监控设备市场在中短期(3年)内具备高速发展、需求旺盛、竞争十分残酷的特色,长期来看,新的应用领域与新的市场空间不断出现,市场潜力无穷。

安防行业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设备应用领域(设备市场需求方前景)


    由上图可以看出,智能建筑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设备应用领域,即其在未来的需求潜力最大。其次是金融、交通、教育和电信,机场、海关、公安部门的设备需求比较稳定,不会有大幅增长。

安防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1)从单一中、小型系统向大型网络集成系统发展。

    (2)从单一的产品经销向系统经销方向发展。

    (3)从简单的总经销制向大型集团网络经销方向发展。

    (4)销售及服务将从写字楼走向社会。

    (5)从重点防范领域(银行,监狱等)向多领域(公路、交通、学校、医院、商场、安全小区、通讯、电力等)方向发展。

    毫无疑问地,目前中国已是全球产业人士眼中潜力巨大的市场,未来几年内,中国整体经济成长率仍可维持在7%的高水平(尽管遭受SARS,但专家预测今年增长率仍会维持7%),而在政府鼓励安防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智能小区及各项基础建设的既定政策,辅以入世、北京申奥成功等众多有利因素刺激下,预估2004年监视、防盗、门禁、对讲四大安防市场仍会增长强劲(估计2004安防行业增长率在25-35%之间)。

    在监视产业方面,估计到2008年中国CCTV市场总额可达到10亿美元(不含工程费用),届时将与美国、欧洲与日本市场规模看齐。由于北京申奥成功,有业内专家预估北京市场在未来的3~5年内将发展为DVR最大的需求市场。

    而对讲产业向来与房地产景气度相关,估计中短期内安防产业因智能小区集中兴建会带来20-30%的增长速度,然而随着工程逐渐结案、智能小区兴建密度愈来愈高,产业成长幅度势将向下。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