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视频监控领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

    专业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奥运会之前,以视频监控、楼宇对讲、门禁控制、防盗报警4类产品为主的电子安防市场规模达到457亿元,视频监控的市场份额达到40%,而楼宇对讲、门禁控制、防盗报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3%、14%、15%。

    就在视频监控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之时,监控技术也在悄悄进行一场变革。监控方式由之前的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发展到网络监控。人们发现,网络与安防融合之后,使传统安防行业彰显出新的活力。

各行“迈”入网络监控时代
    “前不久,我们承接了昌平一座工厂的安防系统工程。业主要求辖区的视频监控点实现联网,便于远程管理。这是我今年参与建设的第三个网络视频监控项目了。”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北京某安防工程公司工程师李义梦说道。作为一名资深的安防业内人士,李义梦见证了网络视频监控兴起、发展过程。“以前业主不熟悉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特点,不愿意采用这项技术,网络监控业务只占公司业务总量的10%。近几年,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尝试网络化的监控方式之后,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因此,很多业主要求我们为其提供网络监控系统,这块业务占到公司业务量的30%”。李义梦介绍。

    李义梦身边发生的故事只是网络视频监控发展过程中的缩影。中国IT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的总体规模达到了41亿美金,比上一年增加24.2%。新兴的网络视频监控在总体市场规模中所占比例由2004年的7.4%增长到25.9%,而传统的模拟监控市场急剧萎缩,所占比例由 2004年的56.9%下降到2007年的19.7%。

    专家预测,随着监控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范围由公共安全领域向行业管理、个人家庭等领域拓展,像城管、金融、医疗等行业会越来越多地依靠智能化的监控手段。网络视频监控也将在这股需求大潮中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市场占有率将上升至40%%。

技术、成本点燃发展“新引擎”

    网络视频监控市场的迅猛扩张与其独特的技术性质是密不可分的。

    传统的视频监控多采用模拟监控方式,通过同轴电缆传输模拟视频信号,只能满足小范围安全防范的需求。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利用TCP/IP网络,在现有的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内实现视频或音视频传输,不仅减少线材用量、减低建设成本,还突破了地域限制,能够对无人值守、监控点分散的区域进行有效监控。这些强大的功能是模拟监控系统无法比拟的。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陈龙在介绍家庭网络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时,向笔者描述了以后的生活场景:“倘若家中没人,小偷进入室内,家里的无线探测器将捕捉到这个异常现象,通过网络将险情发送报告给业主或者相关部门,及时处理这些事情;上班族对家里的小孩、老人不放心,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看护……以前在科幻片里经常出现的场景,都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变为现实。”

    除了技术上的优势之外,建设成本的不断下降也是推动网络视频监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UT斯达康多媒体通讯事业部奔流IPTVBG副总经理丁之敏认为: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刚兴起之时,产品成本、建设成本比传统的模拟监控、数字监控高出很多,市场推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在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抢占市场主动权。TI公司推出了嵌入式DM355达芬奇解决方案,与市场同类型解决方案相比,其价格下调了500元~1000元。UT斯达康的奔流IPVS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摄像头数量达到1000个以上时,系统的建设成本与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成本十分接近;当摄像头接入数量达到1万个以上时,系统建设成本将远远低于传统视频监控系统。

机遇之下,“行业短板”不容忽视
   
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给监控系统提供了完善的物理平台,创造了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这点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但是这个新型行业出现的时间不长,其技术和行业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业内专家在谈及网络监控领域出现的问题时指出,现在监控行业中的标准多属于推荐性的,对企业不具备强制性。在没有统一参照标准的情况下,各家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会从国外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标准中挑选对自己最有利的一种,按照规定进行制造。安防工程商承接项目时,一旦选择了某企业的前端录像机之后,往往需要配置同品牌的网络视频服务器和传输线缆,倘若将各家的产品组装在一起,系统之间相互排斥,难以实现预期的监控效果。由于各家企业在市场上实行技术垄断,对安防系统后期的维护、升级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到业主的正常管理工作。此外,各个系统中重传输、轻应用;重图像质量、轻信息提取和利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这些现象没有得到改善,将对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谈及行业中出现的标准缺失的问题,陈龙认为任何一个事物起来都要经历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现在网络监控领域兴起的时间不长,配套标准不完善是在所难免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每年都会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标准,相信在未来,行业会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这是毋庸置疑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