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数字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引领了时代,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任何形式的“数字化”都可以充当时代的先锋,然后在各自的领域里大展拳脚,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新星”?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至少在楼宇对讲领域,作为已爬上行业金字塔顶端的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并没有得到市场热烈的回应,技术上堪称“曲高”,市场上却落得个“和寡”,这到底是前卫产品的一次错误“超越”,还是时代潮流的一次意外“滞后”,我们将带你穿越这一“反常迷雾”,找寻隐藏在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之下的“时代线”。

“跑者”与“终点线”的距离

    如今的楼宇对讲市场,尽管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从技术和功用上早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模拟对讲,但由市场左右的“时代线”却只是近似龟速地移动,以至于市场上受宠的依然是那些传统的对讲产品,因为数字可视对讲与时代之间存有很大的距离。

    从最原始的非可视对讲到随后的总线型可视对讲,再到之后的多功能局域网可视对讲,一直到如今的数字可视对讲系统,楼宇对讲循着环境进行着大踏步的“跃迁”,每场升级都是一次对传统的祛魅,但到最后却还是悲剧性地输掉了自己的市场,这到底是技术进步的错还是时代“偏心”之过?

    科学来讲,技术永远都不会嫌弃进步,时代也不会故意离间新旧。要想赢得比赛,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决不能停在原地,死等“时代线”以原有的速度向前移动,它能做的只有自己去缩短与“时代线”之间的距离。

    要缩短与“时代线”的距离,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全数字可视对讲大可理直气壮地往回走,慢慢靠近“时代线”,但问题也就来了——数字楼宇对讲产品是应该退下自己的数字化功能,降低身价与传统厂商抢占市场,还是根据“时代线”的状态去继续更新技术,以生产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层次产品?

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的行业预测

    说到预测,其实谁也无法准确把握2012年中国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的走向,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不确定”,比如经济形势,或是金融政策,房产政策等等。

    从2010年到2012年已动工的项目中,尽管住宅销售的形势不容乐观,但对相关智能化小区配套的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及智能家居应不会有较大影响,因为这两块在地产中所占的资金比例相对较低。

    若以人均一户的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为800元,户均面积一百平方计,一平方上的对讲设备价格为8元,2011年全国住宅销售8.6亿平米,以此基准可视对讲市场总额约为68.8亿。而未来TCP/IP全数字可视对讲将会是绝对主流,其中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产品将占据70%或更大比例。

    从产品的角度看,如今中国楼宇对讲市场正经历着从模拟向数字、从总线向TCP/IP转换的过程,在新小区的住宅楼宇可视对讲项目中,70%以上是使用基于国际标准的TCP/IP传输协议下的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总体说,数字对讲系统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TCP/IP技术已经在新的楼盘项目中被业主广为接受,各个厂家都把TCP/IP全数字化对讲系统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大力推广,同时很多地产商也把数字化对讲系统作为楼盘的卖点重点突出。

    另一方面,由于楼宇对讲行业的低端厂商不断介入这一行业,低价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使原本竞争激烈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再加上原材料、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等不断上升,使得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规模本来就小的TCP/IP数字可视对讲生产企业生存面临困境。
    如今,TCP/IP全数字楼宇对讲产品已由原来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逐步转变成半专业性的行业,并开始逐步向民用市场延伸,这样的话产品的价格就会越来越透明。而在这种大环境下,产品供应商只能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在市场区隔中下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随着TCP/IP全数字楼宇对讲技术日趋成熟,行业的规模化效应愈发突显,领头羊企业以更低的制造成本、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淘汰掉其他小企业;同时,目前国内不少TCP/IP全数字楼宇对讲企业进行了产业链延伸,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整合并向智能家居领域迈进。

    最后,TCP/IP全数字楼宇对讲的营销模式也发生改变:一是营销渠道扁平化,随着市场的变化,全数字楼宇对讲行业的营销环节将会越来越简单,产品供应商与终端地产用户的距离愈发亲近;一方面更多的生产企业会沉下去与最终地产用户“零距离”接触,主动向终端销售其产品及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最终地产用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技术水平,他们会根据自身项目的功能需求主动寻找最合适的设备供应商。

    二是营销重心转移。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厂家是信赖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很多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企业也会把二、三线城市也将成为下一个利润角逐场。2012年到2015年各个TCP/IP全数字楼宇可视对讲厂家势必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大力做好二三线城市的项目推广,力求在这片广阔的空间寻求较好的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