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移动新一局运维人员请注意,二楼机房正在报警,请佩戴智能头盔前往现场进行处理。”

“收到,我将去现场进行确认。”

“我标注一下现场具体的报警设备及报警位置,第2排B面2号机柜22槽位……”

“收到,现场已确认A1EXBS板卡存在故障。请进行下一步操作。”

“好的,我标注一下具体的位置。”

“收到,请进行复位操作。”

这段对话记录了冬奥会技术保障现场,河北崇礼移动新一局的运维人员通过Rokid AR智能头盔X-Craft和远程的后台专家联动,完成一次远程设备检修的过程。简短的对话,却运用了多项AR技术。

“开天眼”智慧巡检

工作人员戴上X-Craft前往现场排查首先用到了智慧巡检功能。 在这个环节,X-Craft就像一顶内置了隐形菜单的魔法帽,可以实时检测、采集与存储所闻所见,通过视频、音频数据的格式悄无声息地存储下来,帮助“主人”精准快速寻找故障点,同时形成可追溯的检查资料,实现检查全过程闭环。

“跨越时空”远程协作

崇礼移动新一局运维人员说:“X-Craft相当于专家在一线的眼睛,后台专家可以通过头盔协助现场人员身临其境地处理故障。”

在现场,X-Craft通过5G通信方式接入网络,实现了跟后台专家的远程协作。向远程的专家发起视频通话,现场人员借助头盔完成第一视角实时分享,让远程专家快速感知现场状况,并通过PC端或手机端进行远程控制,协同解决作业现场难题。

“空中神笔”画面标注

现场状况复杂,难以第一时间确定具体位置?技术保障现场,在X-Craft的帮助下,后台专家可以实时对共享现场画面进行问题标注,快速排查,从而保障了赛况画面的实时传输。

由于冬奥通信保障的特殊性,技术专家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河北移动携手Rokid,使用高科技更好地保障冬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殿锋说道:“奥运是河北省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移动的一件大事,我们员工在现场做通信线路的检修都戴着头盔,可以非常快速、方便、高效地完成日常复杂的巡检工作。”

盘点冬奥会还有哪些人工智能黑科技

本次冬奥会,在5G大规模覆盖下,AR/VR技术应用、高清视频等为大家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全新视角的观赛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参与,也成为本次冬奥的一大亮点。

AI助力科技向善
冬奥也温暖

AI手语主播入驻冬奥,实现了“用技术跨越声音的障碍”。冬奥会的观众中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然听不到赛场的声音,但可以通过AI手语主播获取赛事讯息,感受赛场上跃动的激情。

与此同时,AI气象主播也在岗位上尽心履职,在“冬奥公众观赛气象指数”上,一位基于小冰框架数字孪生虚拟人技术的 AI 数字人“冯小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冬奥会期间,冯小殊播报冬奥公众观赛气象指数,涉及户外观赛人体感受、健康提示,包括体感寒凉指数、穿衣指数、感冒指数等气象指标,用技术手段助力观众更好地参与这场冰雪盛会。

不用“瞪大眼”

AI动作捕捉纤毫毕现

冬奥会上王濛解说时的一句“我的眼睛就是尺”引发网友热议,这是曾经短道速滑界“王者”来自实践经验和专业的自信。普通人没有这般犀利眼神怎么办?人工智能来帮忙。

在赛场上,以冰壶运动为例,基于视觉AI感知、深度学习、三维建模和空间定位等技术,通过对真实场景的数字化映射,实现对运动冰壶的检测跟踪和轨迹捕捉。

观众可以在线上一览比赛对战信息、大本营虚拟画面,以及运动中的冰壶轨迹曲线,畅享AI技术带来的超现实体验。

在开幕式《雪花》节目中,同样有类似应用,600多个小演员脚下都有一片“形影不离”的小雪花,其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动作捕捉、实时渲染等多项技术,呈现出雪花“如影随形”的生动效果。

XR技术创造

更刺激的观赛体验

冬奥会上,XR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定点观赛模式,为观众带来了自由视角、子弹时间、沉浸式观赛、VR互动等多种创新观赛体验,观众不仅可以通过调整观看视角动态,追踪自己想看的内容,还可以随时捕捉稍纵即逝的定格画面,犹如坐在“特等席”一样,不会错过任何精彩瞬间。同时,这项技术还能辅助裁判判罚,保障赛事公平性。

AR加持演播室

直播场景起飞

中国移动咪咕演播室内,冬奥冠军王濛搭档黄健翔,上演“专业与幽默齐飞”的解说首秀。该演播室在AR技术加持下,可根据直播内容随时变换场景,让人如同时刻置身冰雪赛场。而通过虚拟VIZRT技术,加入战术分析系统,将进一步丰富赛事解说维度与深度、增加直播的可看性和专业性。

而在“Cloud ME”全息投影快闪演播间,则创造了一种极具真实感的互动体验:与会者全身影像会被惟妙惟肖地投射到另一遥距地点的全息舱,参与者的投射影像可与另一端的用户进行会面和交流。

首次使用虚拟场馆仿真方式

1:1地3D还原训练场

高山滑雪如何快速绕过旗门?越野滑雪用什么姿态最省力?跳台滑雪用何种姿势起跳最好?速度滑冰如何训练过弯道技术?冬奥会创新应用了虚拟场馆仿真系统(VSS),通过可视化“数字孪生”模型,对赛事场馆进行了1:1的3D场景还原,这是奥运赛历史上首次使用虚拟场馆仿真方式进行运行设计和转播规划,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训练方案。

还有哪些人工智能应用还未被提及?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