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 · 融合 把握差异化市场元素
——专访上海快思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华东区经理 张浩
   

    从年初快思聪全球及亚洲区高层来华考察,到快思聪广州体验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以及即将启动的快思聪智能家居全国巡展。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快思聪在2010年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力度。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硝烟”背后,他们将如何把握国内的市场差异化元素,自然也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对此,本刊记者在2010广州国际照明展现场采访了快思聪华东区经理张浩先生。

    记者:随着外资品牌的不断进入,您如何看待目前智能家居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快思聪在国内市场的布局方面,有何具体规划?
    张浩:
近两年,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在今年。这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快思聪的规划中,智能家居现阶段还是以占据高端市场为主,通过包括酒店、豪宅这些较早接触到智能化产品的项目所产生的影响,逐步向更广泛的市场区域覆盖。

    记者:考虑到国内消费市场的特殊性,快思聪在智能家居渠道拓展和区域市场发展上会有哪些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张浩:
近两年来,快思聪在人员投入方面,已经在国内一些省份设置了办事处、联络处等网点,以指导当地市场的服务和工作;另外一方面,随着快思聪将越来越多的产品引入到中国市场。其中也将会有更多小型化、便于安装且价位合适的产品投入市场。 对于相关智能家居产品,也将配合一系列的展览并设定渠道商进行销售。这与快思聪以往单纯依靠工程的做法不同,后期也将根据引入产品的不同而进行一定的扩展和调整。针对智能家居的全国巡展则将在九、十月份启动。

    记者:在快思聪推进相关智能家居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与业内周边厂商以及相关设计师的合作进展情况如何?
    张浩:
各方面的合作更多是以项目的形式在进行,例如,快思聪与大金在空调领域展开的合作,其中便包括了产品、软件和整合的解决方案;此外,以尚飞为代表的电动窗帘制造商也会和我们一同推出相关的互动培训,从而增进行业交流。 当然,有时我们与合作厂商的目标客户群会有重叠,这主要是集中在设计师层面,我们也会筹划共同进行一些理念的宣传和应用的宣传方面的活动。

    记者:在推广智能家居的合作思路方面,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作出新的尝试,今年美国立维腾便与博洛尼家居在多个城市展开合作。对于此类新模式,您如何看待?
    张浩:
立维腾选择与博洛尼合作可能是出于自身产品线的考虑,除智能灯光产品外,他们还有很多智能布线和其他产品。而快思聪智能家居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触摸屏及影音系统方面,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合作方向和他们会有所不同。 对于同装饰装修公司合作领域,我们更多是配合渠道商来与其展开区域合作。控制系统层面本身就是一个很开放的系统,力求将很多看似并不相干的系统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强调的是开放和融合。 随着智能家居行业与IT融合的内容越来越多,与相关厂商的技术整合与合作也会随着增多,快思聪同微软是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指定的控制系统,我们在很多方面,共同向用户推出技术解决方案。微软刚刚在北京完成的大型教学中心当中所采用的正是快思聪的系统,以实现会议预定的设计理念。类似的全球合作伙伴快思聪共有六十多个。

    记者:在您眼中,目前国内中控市场的发展格局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张浩:
中控市场在国内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高端市场,基本上是以AMX和快思聪等国外厂商主导;另一方面,在中低端市场和一些小型场所的应用则更多是被很多国内厂商占据。 如在一些大型项目当中客户要求复杂、网络化要求比较高,还是倾向于选择高端产品。若是一些小型系统,或是客户在造价方面考虑较多,在应用要求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国内产品则更受青睐,这种差异化的状况在一定阶段内还是将延续。

    记者:针对智能家居,国内外消费者在消费理念上存在怎样的差异化元素?
    张浩: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没有如国外发展的快速,主要的原因在于产品、价位以及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消费习惯上的差异。例如,在美国普通用户可能会购买一套小型的系统回家安装,并下载相关软件使用。而在中国,很多人则是希望有相关的公司能够提供全套的服务。 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也将不断接受更多的新理念,相信这也会在一定程度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去发展。

    记者:在您所经历过的国内智能家居项目中,是否有给您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您是如何看待设计师群体在智能家居市场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张浩:
以华东区市场为例,今年以来我们承接了很多个案,当中越来越多的是整体智能家居的系统需求。家庭安防、照明、空调、影音系统全部整合其中,甚至有几百万的造价投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用户也开始体会到智能家居的价值。
对于设计师合作,我们主要是通过配合渠道商完成,我们只针对经销商和工程商提供解决方案,并不直接面对终端用户。我们也希望能够针对更多的第三方行业协会,进行一些与设计师之间的互动。而设计师本身也需要一些新的理念。 国内很多集成商大都是从别的领域跨入智能家居行业不久,更多还是集中在起步阶段,他们需要逐步的积累经验。设计师对项目的设计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可以实现锦上添花,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传统的中控系统应用于国内家庭市场,其强大的功能和产品高昂的造价,对于家庭用户而言将不可避免的造成浪费。快思聪后期是否将根据国内消费特点,引入更多销路广泛的产品?
    张浩:
的确,我们也考虑到了这点,包括最近iPad刚刚发布,我们也将很多的应用进行了对接。在苹果的iPad与iPhone便可以直接应用,这也是降低使用门槛,以适应更多的家庭用户使用。
实际上,我们的产品也有简易化的趋势,如将背景音乐、控制主机、功放、分区音响等产品全部集中在一个设备里,省去了购买四五个设备花费的同时,也免除了需要专业人士的安装以及使用时多个遥控器的烦恼。而现在国外市场也出现了更多模块化的产品趋势。

    记者:您认为智能家居在国内市场,还需要多久才可以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张浩:
应该在三五年内。举例说,三年前,我们不会看到那么多的液晶电视,很多消费者也会认为很昂贵,有没有消费必要。反过来看,甚至有的液晶电视产品已经开始投入家电下乡了。所以说,新产品与整体的概念推广和经济发展都有关联。
    智能家居也与很多国外产品进入到中国的情况类似,就如同手机市场,无论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还是苹果,在技术上都是以国外的技术理念为主导。有时候不单是硬件上,很多的差异体现集中在软件层面是不是更多的符合用户需求。
    相应来说国内的市场发展还没有到成熟阶段,未来国外厂商也将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并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来订制出更适应国内消费的产品。目前从越快越多的酒店安装开始,也开始逐渐形成一个从高端到中低端的循环,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智能家居产品,消费量的提升也同样会促使价格的下降。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