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推动、促进建筑及居住区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
——独家专访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永刚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为深入地了解智标委2010年的工作规划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及新成立的智标委对推动行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在2010年年初独家专访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

    记者: 自2009年6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以来,智标委围绕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与标准化工作推广与落实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张主任:
我们主要从五个大的方面来开展标准的推广和落实工作的。
    第一,完善了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体系;
    第二,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信息专业的标准体系编制,已完成标准体系框架表、标准体系表、技术委员会体系表等文件编制;
    第三,参与城镇建设产品标准体系的文件编制,负责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立项规划建议;
    第四,组织行业专家,对建筑智能化的安全体系做了前期调研和研究,形成了涵盖公交一卡通、社区一卡通、家庭智能终端、楼宇系统的核心安全体系架构,正在进行逐一研发和落实;
    第五,积极推动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目前正在与相关城市的具体项目进行沟通。

    记者:一直以来,相关标准化建设困扰着我国住宅智能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在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新兴领域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针对于此,智标委将会在包括智能家居在内的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此外,请您为我们介绍下2010年智标委的工作重点。

    张主任:智能家居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里十分活跃的一个行业,而且专业生产厂商、分销商、集成商与装饰公司也都已初具规模,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识了解水平也在提高。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内唯一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领域标准的归口单位,对智能建筑领域涉及的产品标准已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我们正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智能家居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结合我国应用的具体现状,逐步开展相应标准、规范的制定。
    2010年我们将重点组织开展《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三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同时研究确定涉及节能、减排标准的立项组织工作,对于项目的应用试点工作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记者: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关注力度的加大,围绕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领域的节能、绿色、环保等热门课题,智标委将如何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宣贯工作?
    张主任:
正在组织编制的《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系列国家标准就是围绕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节能、绿色、环保等方面开展的基础产品标准编制。在我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也将通过研讨、会议等形式开展此领域的技术交流,以便明确标准的内容,并适合我国的应用现状,特别是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

    记者:放眼周边行业,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均与业内大厂商的自身系统标准联系紧密。随着传统安防、家电、照明、IT类厂商不断从多角度切入智能家居市场,对于产品涉及面较广的这一领域,智标委在牵头组织相关厂商及联系各类行业协会沟通与合作方面有着怎样的规划?
    张主任:
在智能建筑领域,由于涵盖面广,应用领域交叉,涉及安防、家电、照明、通信等领域,200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新时期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各项事业对标准化工作的新需要,确保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各项任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国标委综合[2008]108号”文件批准成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该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建设领域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对现有标准体系完善,同时与国外相应组织代表我国进行技术工作对接,对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标准保持与国外同步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指导行业的生产研发,工程实施,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及居住区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全国智能建筑领域唯一的国家标准归口单位,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赋予的任务及工作内容,归口管理标准化工作,与相关协会、团体等机构合作,取长补短,为智能建筑领域的产品产业化规范发展尽可能做些工作。

    记者:在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与标准化范畴内,智标委将如何统筹规划促进应用于商用领域与民用领域中相关技术标准展开交流,以期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张主任:
在智能建筑及居住区领域,下一步我们工作的开展将不再以商用建筑和民用建筑进行区分,而是以实体建筑、房屋权属、城乡设施三方面开展工作。

    记者:伴随着近来物联网概念的火热,智能家居功能与相关运营商服务的结合也开始被业界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关注,对于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和标准化建设,是否有计划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通讯运营商层面的联系?
    张主任:
2009年10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未来五年紧密围绕“做好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市场监管、法制和工程标准建设、维护建设领域社会稳定、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等重点工作,在电子政务、城乡信息化建设、驻地网建设标准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在电子政务方面,将共同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规划;在“数字城市”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将共同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灾害防治、城市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的安全监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合作,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共同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标委会正在组织落实相应技术及标准的研制及应用工作,并将很快形成获得各方认可的模式,以便在全国应用推广。

编后: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前夕,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且,这个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目前,我国现有存量建筑总面积约为430亿平方米,而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建筑只有29.3亿平方米左右,全国能耗总量的1/3来自建筑。而我国目前每年新增的2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八成都是高耗能的,而且新建建筑能耗一般比老建筑高十倍以上。如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30年,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将是26亿吨标准煤,几乎达到目前全国能耗总量。发展低碳经济,建筑节能是关键环节。而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建筑与绿色节能建筑的统一,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智标委工作的开展,以科研带动标准技术的跨跃式提升及对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跟踪研究,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重点创新研究,围绕智能化、建筑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进行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完善,编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有效提升我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水平。

新闻链接:全国智能建筑数字化标准化研讨会在京召开
    日前,全国智标委主办的“全国智能建筑数字化标准化研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议题主要围绕“智能建筑系统安全体系”和“数字城市解决方案以及2010年标准立项申报计划”展开探讨。住建部标定所李铮副所长作为主任委员莅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智标委副主任委员罗洪元、欧阳劲松、张永刚以及副秘书长黄金屏、王红、王春喜等领导均出席会议。

    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王辉总工作为委员代表,介绍了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标准体系并提出工作建议。重庆大学、贵州省新技术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及北京交通大学等委员及相关单位代表作为行业内知名专家,均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对智能建筑系统安全体系作深入探讨。

    浙大网新、青岛海尔、松下电器等企业则在会上做了关于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相关技术及方案介绍。最后,张永刚副主任向各委员代表介绍了智标委标准立项申报调研情况并组织各位委员讨论2010年智标委标准立项申报计划。各委员及相关单位代表发言踊跃,会场讨论气氛热烈。经讨论,与会代表在以下几点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1. 智标委应代表国家、代表行业、代表企业,在建立标准的同时应积极推广标准,同时还要重视标准的可执行性。
2. 标准化工作要抓住几个方面:一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二是智能建筑要与节能减排国家发展政策相结合;三是要重视控制系统、集成系统的标准和安全问题;四是抓住本质,引入控制网概念与传感网相结合,对于已有标准尽量不要重复,要超越。
3. 在技术方面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可参照BAcnet的思路将相同属性的控制器分到一个对象组,这样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可以用少量的对象分类进行分类;二是智能建筑必将走向系统网络化、IP化,这便促进了系统集成与系统融合;三是注重系统集成平台的规划与建设。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