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方天培,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计算机网络专业。自1973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建筑业计算机应用工作。曾任计算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副总。2000年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重点攻关专题“建筑CAD产业化”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参与中国建筑技术政策中有关计算机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与发展政策制定工作,主持完成了“GB/T18112-2000房屋建筑CAD制图统一规则”的标准编制。
    近年来,方教授积极参与居住小区智能化研究与开发工作,是“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标准的主要编制人员。参加建设部康居工程智能化系统居住小区示范工程的总体方案评审工作,任专家组组长。参与编写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

记者:从事智能建筑研究多年以来,您参与了包括《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GB/T18112-2000房屋建筑CAD制图统一规则》在内的多部标准的编写工作,在您看来这些标准的制定对推进建筑智能化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此次数字化国标的编制又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方教授:
首先,我就“数字化国标”中有关居住小区数字化方面谈点看法。总结这几年来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经验及教训,我认为制定“数字化国标”是非常必要的。主要理由为:
    1.可以规范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提高居住小区的性能,使其适应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住户较长期的需求。“数字化国标”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促进了土建设计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紧密结合。要求智能化系统的室内外管网布线纳入居住小区的综合管网布线设计中,满足居住小区平面规划的要求,满足房屋结构对预埋管路的要求。并要求按现有标准规范设计与施工;
    2.通过“数字化国标”的实施,规范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数字化国标”的实施可以引导国内智能化系统产品的研发。近几年来,国内围绕小区智能化系统的产品开发迅速增加,已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特别是可视对讲、家庭智能终端、家庭智能化布线箱、数字硬盘录像、物业管理网站等,不少大公司也进入这个市场。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国外产品价位较高,因此,绝大部分智能化系统采用国内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数字化国标”的实施可促进国内产品开发向实用、先进方面引导;
    4.“数字化国标”的实施可以提高和改进物业管理水平。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对物业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盲目建设,物业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将会造成浪费。如何使居住小区配置的智能化系统科学合理,既能满足住户需求,又能使物业管理公司能够掌握,且运行维护费用合理,这是“数字化国标”中实施内容之一。
    另外,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使物业管理在Internet网上展开已成为可能,探索新的物业管理模式也是“数字化国标”实施中一个内容。贯彻“数字化国标”可以推动与规范数字社区的建设。实践证明,数字社区提高了城市管理中的电子政务水平。有了社区信息网站,可便于社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及时发布上级的文件、指示。
    除了交流功能外,数字社区还可以帮助政府为群众提供各项服务。通过有关网站,人民群众可以直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在线咨询业务,下载打印各种登记、申请、审批表格。使社区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可以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增强了为百姓服务的意识。
    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建设数字社区的意义,并且蕴藏着较大的商机。但是,目前,数字社区的建设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些成熟的解决方案。特别缺少数字内容服务,包括娱乐、学习、交流互动和商务。
    数字社区正在我国全面兴起,许多知名的厂商已转向对数字社区各种系统的开发,数字社区将带动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智能技术产品等企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表明,数字社区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是经济。谁能抓住现在的机会,谁就能成为数字社区的最大赢家。


记者:社区数字化工程由数字化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网络三个系统和所属九个子系统以及四个相关技术设施等组成。如此体系庞大的系统工程的后期系统检测验收便显的尤为关键,您参加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中检测验收部分的编写工作,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方教授:贯彻《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中检测验收部分内容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对数字社区的验收。数字社区是指数字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准的社区,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分,未来数字社区的集合将覆盖到整个城市乃至到社会。
    数字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使生活在该社区的人们,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有一个更为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同时可享受数字化生活的乐趣。通过一列数字化应用系统建立,使社区政府部门、公安、消防、公安、企事业单位等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更为安全,并可共享。
    目前国内的数字社区建设,有不少还停留在小区智能化系统上。我们平常提到的数字社区严格来说,有许多只能说是智能化小区。目前智能化小区的验收,已有大量的实践,应该说进入如何规范化的阶段了。从我最近参与验收的智能化小区来看,问题还是相当严重。其中在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多,建设方与系统集成商之间的矛盾往往也集中这里。如图纸不全,竣工图与实际布线、安装不一致,弱电井中线一大把,但没有标识等。竣工后,验收智能化系统应提供多少类图,以及对这些图的质量要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如可视对讲系统的一套图纸,应该包括系统图、系统组成、网络拓扑结构、施工图等。系统中的每一根线、每一个设备放在什么位置都要标注得清清楚楚,以便将来物业管理部门的维护,所以说规范化已是当务之急。


记者:多年来您以来一直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建筑业计算机应用工作,作为该领域内的资深专家,您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社区数字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又当如何?

方教授:
社区数字化工程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应该说是一种基础设施,简单说它是一种信息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迅速发展、它是一种更新换代快的产品,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生命周期为5年左右,综合布线的使用寿命在15-20年。而建筑物使用寿命长,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综合布线往往是隐蔽工程,不易改动。因此,做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建筑物完美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不少小区为了给住户选择了多个宽带运营商,在小区内重复建几套系统;
    有的小区已建了局域网,但运营商只能提供ADSL服务,造成资源浪费。许多方案在总体规划阶段,就没有考虑系统建成以后,计算机网络系统所需要的物业管理人员、运用费用等问题。没有总体集成和系统更新与扩展的考虑,而建筑方面注意不够,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欠佳,对设备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一般说来。自已建设小区局域网,要求该小区有较大的规模(最好在1000户以上,对别墅区可适当减少),且住户上网率较高;配备通信及小区门户网站运营建设方面的技术人员,建成后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运营。

[Page]
    目前大部分小区采用宽带接入网,它是由运营商设计并负责运营的。前一种方案小区对信息化的需求较高,投资较大,另外对网络的安全方面要下更大的功夫,有一定的风险;后一种方案投资少、风险小。目前有少量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这两种方案都用,这是没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数字社区的建设,从社区范围来看,应重点发展“公共管理与服务型”数字社区,从小区范围来看,特别是新建的楼盘重点是发展“智能化居住小区”,从家居范围来看,重点是发展“数字家居”。数字社区、智能化居住小区、数字家居这三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内容及采用的技术是不完全相同的,但相互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数字社区更强调社区内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主要与政府关联,智能化居住小区更强调小区内的管理与服务,主要与物业管理公司关联,而数字家居更强调家居内的服务,主要与住户关联。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只是采用不同的技术。


记者:随着夏日用电高峰来临,节能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您曾经说过:“住宅节能是住宅智能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我们目前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使智能化进一步发展而为“四节一环保”服务”。请您我们解释一下“四节一环保”小区住宅智能化中是如何体现的

方教授: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目前居住区智能化系统应用范围应扩大,应用于“四节一环保”方面。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发达国家已有大量成功案例。信息技术有高度创新性、高度渗透性和高度倍增性。
    它能提高传统居住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如在节能方面,研究节能型家用电器(包括空调)与高效的智能照明系统。在居住小区中采取各类智能化节能产品,利用太阳能以及风能等。研究节水技术与污水资源化,研发智能化节水产品等。应用防止污染气体、噪音隔离、再生能源与垃圾处理等智能技术。把居住区智能化系统的研究应用领域,从目前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中扩展出来。下面简述一下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提高绿色建筑性能的系统与技术。
    节能控制系统与产品,如集中空调节能控制技术、热能耗分户计量技术、智能采光照明产品、公共照明节能控制、地下车库自动照明控制、隐蔽式外窗遮阳百叶空调新风量与热量交换控制技术等。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如水循环再生系统、给排水集成控制系统、水资源消耗自动统计与管理、中水雨水利用综合控制等。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如地热能协同控制、太阳能发电产品等。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监控技术、通风智能技术、高效的防噪声系统、垃圾收集与处理的智能技术。


记者:近年来您一直参与居住小区智能化研究与开发工作,参加了建设部康居工程智能化系统居住小区建设方面的工作。我们《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也一直在关注家居及社区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您对今后如何更好的推进居住小区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有何建议?

方教授:
为了更好的推进居住小区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贯彻《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产品互换性:目前居住小区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中不少产品是不可替换的,如可视对讲系统,如果客户终端机坏了只能换同一型号的产品。这对系统长期运行存在着很大隐患,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不会出现变迁。解决产品的互换性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标准规范,通过市场竞争,使其逐步形成厂家联盟及知名品牌。这里的关键技术是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标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大力支持,来共同攻关。
    2.改进自动抄表装置的原理:从已经建成自动抄表装置运行情况来看,效果普遍不佳,与水、电、燃气的管理部门协调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也应指出自动抄表装置的工作原理存在着严重缺陷,自动抄表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将原表具中机械转动变换为电脉冲,以累计电脉冲数得到计量值。虽然目前采用抗干扰、UPS、信号传输过程自动纠错等方法,仍免不了出错。因此研究开发《可直读表具计量值》的自动抄表装置已是当务之急,目前已经有了这类产品,但还未普遍采用,需要引导。
    3.简化与规范布线:目前一套居住内智能化系统布几十根线的现象普遍存在,线多给施工造成困难,且今后维护也十分麻烦。因此如何使布线简化且规范,形成整套智能化系统布线施工规范也是需各方共同攻关来解决。
    4.建立数字化运营管理网络平台:监控各系统及重点参数,使其达到设计预定的目标;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加强环境管理,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节水管理方面: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节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节能管理方面:业主和物业共同制定节能管理模式;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机制;节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耗材管理方面: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长寿、高效、节能、节水、可降解、可再生、可回用和本地材料)。绿化管理方面:制定绿化管理制度;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