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从下向上”的行业新模式——专访沈阳市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叶冰
本刊记者/李莉
西东控制集团(沈阳)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12月,是旅欧留学生回国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建筑智能化,特别是数字社区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施工。它奉行“信誉第一,质量至上 ”的经营理念,建设智能建筑精品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目前,拥有15家分公司的西东公司是中国数字社区控制网络产业联盟(DCN联盟)会长单位、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4/2005年中国“软件100强”企业、受国家表彰的“海外学子创业企业”、建设部“数字社区技术与产品产业化基地”、中国安防产业50强。是什么发展理念促使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下面让我们走近沈阳市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叶冰先生。
刘叶冰: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仪表专业,入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从事工业控制工程设计工作。1989年开始任自控室副主任。1992年赴英国利物浦留学攻读电力电子博士。1995年底回国创办西东公司,致力于数字社区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2003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和表彰,获国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突出贡献奖。现为西东控制集团董事长、中国软件协会理事、辽宁省软件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沈阳市技术安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字社区控制网络产业联盟会长。
记者: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我想请刘总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沈阳西东的情况?
刘总:谢谢专业媒体对我们西东的关注。我们公司创建于1995年12月,专门致力于数字社区系统集成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工程建设,是旅欧留学生回国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创新核心技术NHB总线,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全国上百座示范工程中。公司在全国设有15个分公司和办事处,现有员工300多人,是国家人事部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5年6月,被建设部批准为“数字社区技术与产品产业化基地”。
记者:您是留英博士,当年您毕业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回国创业,而且选择的行业是当时还处于概念阶段的建筑智能化,您能告诉我们当初是怎样考虑的?
刘总:我是82年东北大学自控系毕业的,一直从事工业过程控制工程设计工作。尽管在80年代就对智能建筑行业有所接触,但一直兴趣不大,认为与工业控制相比,相对水平太低。95年底回国后,原本也没有打算进入智能建筑行业。后来进入这个行业纯属一次偶然机会。早在97年恰巧有一个港资房地产公司想做一个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智慧小区”,让我帮忙弄个技术方案,这才真正走上数字社区系统集成工程建设的道路。
进入这个行当后,我发现行业具有明显的中国特点。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城乡新建房屋的建设面积近20亿平方米,占到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住宅建筑占到80%左右。这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建设高潮主要是住宅建设高潮,而且主要是住宅小区建设。
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主要是指智能大厦。在中国的智能建筑行业,除了智能大厦之外,比国外多了一个智能小区(数字社区)行业,这是中国所特有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出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情况:在智能大厦,国外产品占到90%以上市场;在数字社区,国外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到10%,而国内产品占有90%以上市场。为什么?这是由于国外没有住宅小区,因此也就没有成熟的国外技术和产品可以直接移植到中国来应用。用智能大厦的概念来解决数字社区建设并不太灵,不是太贵,就是功能不实际。形象地说,国外产品在中国的数字社区建设行业中有点“水土不服”,这就为民族工业提供了绝好的发展契机。
西东从此就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小区建设特点的数字社区系统集成和数字家庭建设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
记者:沈阳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是1995年12月创立的。从创立至今,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您是如何看待这些阶段的?西东在每个阶段是如何成长的?西东的下一步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刘总:智能家居,准确地说应该叫“数字家庭”产业,在中国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初期,大体是90年代中到90年代末以前,主要体现在智能小区中的智能家居功能实现。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单体产品在小区建设中的应用,比如可视对讲、家居安防、小区摄像监控、停车场管理等内容。
第二阶段,大体是90年代末到21世纪最初的几年,主要受网络的影响。随着国外数字家庭主流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一线通”成为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的主流派,内容包括比尔·盖茨的“维娜斯”计划和国内的e-Home概念,当时的三网合一概念十分火爆!由于它忽略了中国智能小区建设的最大市场需求是安防,因此这一主流派没能取得预期的市场效果。
第三阶段,就是最近几年。国外没有数字社区,但是智能家居“数字家庭”产业作为未来IT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一直得到大力发展,中国的家电和计算机企业也一直跟进国外的主流技术在发展,不断推行他们的数字家庭理念,包括e-Home和最近的U-Home概念。毫无疑问,互联网计算机局域网TCP/IP协议将是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路线。我们可以形象地形容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局域网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方式是一种“从上向下”的发展路线。
由于在国外没有小区,其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只能如此。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中国小区建设的出现与国外相比,从网络结构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的数字家庭行业比国外多了一层“小区”网络结构,而且底层小区网络内的控制功能得到远比国外丰富得多的发展,智能家居逐步出现向数字家庭功能靠拢的趋势。这将改变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的主流路线,起码在中国已经出现另外一种发展道路。
事实上也正是随着中国数字社区的建设,各种各样的“可视对讲”、“门禁管理”、“家居安防”和包括信息服务在内的“智能终端”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并逐步向数字家庭服务功能发展,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从下向上”的数字家庭产业发展道路。随着第二代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家庭产业将在中国得到得天独厚的高速发展,甚至可能领跑世界。
西东的发展战略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数字社区建设逐步与数字家庭产业相结合,与众多的中国企业一起走出一条“从下向上”的数字家庭产业发展中国之路。
注:刘总(左)陪同建设部仇保兴部长(中)、科技司赖明司长(右)访问英国参观著名的“聪明屋”
记者:您是否认为目前国外的数字社区和智能家居行业发展领先于国内?您身为国际智能建设联盟理事,经常和国外的一些智能建筑人士打交道,您是如何吸收“西方文化”,弘扬“东方文化”的?
刘总:数字社区建设是中国所特有,国外没有数字社区建设。因此,国外的数字家庭产业只能“从上向下”发展进入家庭。而中国智能家居(数字家庭)产业完全可能由于小区建设的存在而走出一条“从下向上”的发展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技术可以借鉴、没有成熟的产品可以直接应用,目前行业状况令人堪忧。虽然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但国内数字社区建设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根据我参加的建设部对全国十五期间数字社区建设状况的调查,可以用“三个基本”和“三个1/3”来描述行业状况。
“三个基本”是用于描述系统集成工程建设的。一是基本没有系统集成,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和统一技术平台,成套设备少、单体产品多,大都是各种产品的拼凑;二是基本是小公司做,没有品牌商,价格PK成风、恶意竞争十分严重。一些大公司都已经实际退出此行业,而且这种趋势有增无减;三是基本没有服务,由于大都是小公司在做,产品单打独斗,技术门槛低、规范性差,缺乏售后服务保证。
“三个1/3”是用于描述产品的。目前国内数字社区行业产品供应商有上万家,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大类:TCP/IP、国外标准现场控制总线和RS485总线。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许多产品仅仅是以炒作为目的,造成产品的“三个1/3”状况,即1/3的产品根本不好用,1/3的产品勉强用,还有1/3的产品可以用。经过这十几年的数字社区建设,中国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充分认识到数字社区建设基础是两大技术平台,一是数字信息平台,主要指现代通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建设,用于向住户提供数字信息共享服务;另一个是控制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大量的小区安防、家居安防、一卡通识别等设备控制和物业管理服务,属控制领域问题。
TCP/IP协议作为数字社区的数字信息平台建设主流技术是理所当然的,但同时用它解决大量的小区控制问题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其实时性和可靠性无法保证。因此字社区产品中有一些不得不采用国外现场控制总线来解决。这样一来不仅价格高,而且小区大了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国内许多厂商采用RS485作为小区控制管理平台的总线标准,但其可靠性根本无法保证。
可喜的是,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国内上万家企业中终于出现一批拥有自主技术和经验的成功企业。因此,大家完全有必要在一起认真总结,制订出中国自己的、符合数字社区控制管理平台要求的控制总线标准。因此,继“闪联”和“e家佳”之后,现在在数字社区建设行业中又出现了“数字社区控制网络产业联盟”,简称DCN联盟,其DCN联盟总线标准已被建设部列为2006年建设行业标准编制的1号计划。
记者:西东专门致力于建筑智能化特别是数字社区和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工程系统集成,那么西东的智能建筑产品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情况如何?
刘总:我们公司从数字社区系统集成建设开始,是最早进入这一行业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承担了100多座数字社区的建设。尤其是在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于十五期间推出的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数字社区示范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完成了总计15座数字社区示范工程中的6座(长春明珠、沈阳亚都名苑、大连青云林海、济南吉祥苑、厦门第二城和珠海岭南世家)。西东公司始终在这些工程中坚持两大平台建设的系统集成,保证工程100%投运,至今仍在成功运行。
记者:西东是建设部在国内设立的第一家(唯一)数字社区技术及产品研发中心,西东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一定有独特的地方,您能给广大读者介绍一下前面您提到的DCN联盟和建设部数字社区控制总线标准制订的情况吗?
刘总:中国的数字社区从控制领域的特点来看,突出特点是面积大(有时会上百万平方米)、距离长(有时会几千米)、点数多(有时会上万控制点)、控制相对简单(主要是开关量控制)、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精度要求不高(与工业控制相比)、数据流量不大和速度要求不高(与数字信息平台相比)。
我们公司是最早根据中国智能小区建设特点提出数字社区两大建设平台理论的,即数字信息平台和控制管理平台建设。而且,我们根据在全国范围内100多座数字社区的建设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公司最早提出的NHB(Net House Bus)专用控制总线技术,而且还研发完成了代表NHB总线系统集成最高水平的数字社区系统集成专用DCS系统,成功应用于全国几十座数字社区系统集成工程。
但是仅仅西东一家企业的推动不能形成行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正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2005年8月16日,广州安居宝、深圳视得安、厦门立林、厦门振威、海湾集团、沈阳西东、贵州以太、中国矿业大学专家代表8家发起人在北京宣布成立“数字社区控制网络产业联盟”(简称DCN联盟),发布“北京宣言”,推出了DCN联盟控制总线标准,并郑重承诺DCN联盟单位统一技术标准,逐步实现产品互连互通和全国统一售后服务。这是中国数字社区建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上述发起人中前6家在国内的数字社区建设行业中实际已经占有60%以上的市场。DCN联盟从一开始成立就得到建设部、科技部、信产部、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全部派代表到会祝贺。建设部还将DCN联盟提出的控制总线标准列为2006年建设行业1号技术标准——《居住区数字技术应用DCN设备控制通信协议》(见建标[2006]78号文),现在这一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
由于提出并作为本标准主编单位的DCN联盟发起人已经占有国内60%以上的数字社区产品市场,本标准的编制完成不仅使中国的数字社区系统集成和产品有了技术标准,而且随着标准的推广应用和部分条款的强制执行,将彻底改变目前技术比较混乱的局面,进一步规范中国的数字社区建设市场,大大促进相关产品的规范发展。
该标准的制订还将注意中国式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注意目前数字社区产品供应商向家庭智能终端产品全力发展的趋势,力争为这些厂家留有充分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空间。
我们对该标准还在进行下两步的考虑:一是为促进中国数字家庭产业成功走出一条“从下向上”发展的道路,我们还将在本标准完成后立即开始制订与互联网、计算机局域网对接的“网关”和“网桥”标准,华为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二是将尽快制订“从下向上”发展的家庭“智能终端”产品标准,DCN联盟厂家已达成基本共识。这些都将大大促进中国的数字社区和数字家庭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标准编制完成后,必将对形成完整的数字社区建设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起到促进作用。DCN联盟的产品本来已经有20%以上出口到东南亚、东欧和美国,一旦大家执行统一的中国技术标准,必将形成中国产品的规模效应,大大增强“中国制造”的技术影响。而且,由于这是在创造一种“从下向上”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中国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解决家庭安防开始,逐步实现数字家庭功能服务,这对世界都是一个示范作用。一旦本标准制订完成,我们还将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也将大大加强“中国创造”的影响。
应该说,本标准的编制认真总结了中国建设经验,规范了数字社区建设与发展,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并促进中国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本标准制订完成后,将在建设行业组织推广执行,必将对目前大量的数字社区产品供应商和工程系统集成商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可视对讲、家居安防、网络门禁、一卡通、停车场管理、设备监控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本标准的编制,使标准更具有代表性。我们也希望能有“信息家电”、“网络电器”和计算机厂家参与本标准的制订,这对中国的数字社区建设尽快与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相结合大有益处。我们也欢迎国外厂商参与本标准的制订。
数字社区控制网络产业联盟——Digital Community Control Network Industrial Alliance(简称DCN联盟),是由广州安居宝公司、深圳视得安公司、厦门立林公司、厦门振威公司、海湾集团公司、沈阳西东公司、贵州以太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专家代表王汝琳发起的。联盟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中国数字社区建设特有的控制网络特点总结中国的数字社区控制网络技术平台建设经验,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社区控制网络系统技术标准,发展完善的相关系列产品,利用各自的市场优势推动中国数字社区建设技术的标准化、产品产业化,形成事实的数字社区控制网络总线标准及产品体系,促进中国数字社区控制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