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安城市”  您准备好了吗?
                         ——专访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 黄筱淑
本刊记者/王晗鹏



  编者按:目前,公安部在全国开展的城市“3111”试点工程和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的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平安城市”工程的建设。特别是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为安防企业带来的商机,让安防企业看到了在“平安城市”建设中显现出的巨大市场商机。但几千家安防企业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对于安防企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公共安防行业专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些机遇和挑战?本刊记者专访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南京邮电大学黄筱淑高级工程师。
  记者:“平安城市”的创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安防行业带来无限的商机,但大多数商机被国外安防厂商抢占,作为公共安防的专家,您觉得国内的安防厂商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黄筱淑:长期以来,安防行业一直由国外厂商占据主要市场。近年来,国内一些厂商冲破层层重压,有了自己的系列产品和特色产品,且国内有些产品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都很优秀,例如海康威的数字硬盘录像机、新创、蛙视的光端机以及红苹果、福建冠林等公司的安防系列产品等,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市场地位。矩阵、摄像机、云台等设备,国内产品也有很大的进步,在中、低档市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应当说“平安城市”的创建、08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等,的确给安防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同时也给国内产品带来了新的挑战。
  客观的说08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由于工程的特殊性以及世界范围内影响广大,在国内产品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国外安防厂商占据这些市场是可能的。 而“平安城市”的创建工作面广、量大、需求层次有很大的差异,国外厂商被选择的可能性减少,而却给了国内厂商很好的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厂商如何抓住机遇,很好地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进而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记者:由于国内正在逐步开展平安城市建设,需要建设规模很大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厂商的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厂商应如何面对和解决?
  黄筱淑:国内正在逐步开展平安城市建设,需要建设强大的城市治安防控体系,不但需要规模很大的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还需要建设其他防护报警系统及其资源的整合。这对于国内厂商和系统集成公司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外厂商也明白这是一块多么大的蛋糕!许多原本并不经营安防产品的国际集团都投入重金,采取并购等手段将各类安防产品厂商纳入旗下。例如,在中国建筑智能化楼宇自控占有主要市场的霍尼威( Honeywell)、西门子(Siemens)是如此,就连以机电产品畅销中国的博士(Bosch)将美国迪信、荷兰飞利浦、日本NEC等的安防产品纳入旗下后全面挺进国内安防市场。国内厂商应当学习他们的经验,走强强联合的道路,把企业做大做强;将单一的有特色的产品整合成有自主技术的系列化产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在视频监控技术运用中,存在着一哄而上,人力、物力、技术水平差别悬殊的现象。因此厂商众多、自主产品少、OEM多、产品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等,是目前视频监控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如前所述,强强联合,整合技术、整合产品,产品系列化,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记者:那作为创建“平安城市”的主导者——政府部门,应该做些什么?
  黄筱淑:政府应当认识到平安城市建设的巨大投入,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的重大意义。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发现、支持自主品牌创建,支持骨干企业发展。通过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创建名优品牌和名优产品等形式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支持和鼓励强强联合,优化市场竞争机制,严格实施招投标制度,净化招投标市场,给企业以实际的支持。
  另外制定相应的实施技术细则与联网标准,对实施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是搞好平安城市建设的关键。但这方面的工作太滞后,应当尽快落实。
  在平安城市建设中还需要政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调动相关行业在传输链路和供电、照明等方面通力合作,降低投入和运行成本,提高传输质量和图象采集质量增强实战、应用效果。
  记者:我国安防业年产值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而全国目前有注册的各类安防企业达到6000多家,产品良莠不齐,由于安防的行业门槛较低,还有一批厂商正在进入,作为专家,您如何看待?
  黄筱淑:如前所述,大浪淘沙,适者生存。
  记者:安防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技术应用、市场运作、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您参加过很多建筑的智能规划设计、招标、方案审核、工程实施管理、工程验收等工作,您觉得在这么多方面的问题中,哪些问题比较突出?
  黄筱淑: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技术应用、市场运作、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认为在行业管理和工程实施前后期中存在的问题多一些。
  记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厂商应该怎么做?
  黄筱淑:建筑智能化隶属建筑行业,尽管它在建筑成本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在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作用也越显重要。但是在整个建筑体的建设投资中它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它在官方管理和学科的分类中大多数还和建筑电气合在一起。因此无论是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投标等,几乎源于以前的一种管理、实施模式。由于建筑智能化对建筑业来说是一个新的专业,具有多学科、多种技术综合应用与有机集成的特点,所应用的设备品种繁多、技术新、发展变化快。项目实施中,几乎没有完全可供参考的标准模式。因此目前的管理与实施之间很难协调一致,再兼之在整个建筑行业里所占比例小,难以引起领导的实质性重视。
  通过近年的发展,经过业内专家和系统集成商、设备生产厂商的共同努力制定了不少的相关标准,工程的设计、施工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建成项目的工程中相同“版本”“拷贝”的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项目少。建成的项目,真正发挥智能化作用,做到“提供全面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管理人员,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认为工程的前、后两个阶段对此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这两个阶段对智能建筑的影响?
  黄筱淑:一是缺少工程前期的调研和全面规划,而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工程影响重大。
  随着建筑智能化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建筑智能化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建筑智能化系统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其技术特点愈加明显,因此一、两个人按常规设计方法很难胜任。在工程开展之前应当开展工程调研和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对同类工程进行充分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并进行反复的应用探讨和全面的需求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在此的基础上,可以客观地、比较准确地进行总体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定位,制定出合适的、针对性强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系统总体方案和合理的投资估算。这样一方面为进一步的工程设计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实现按需设置,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实际可操作性,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Page]
  前期规划设计也为系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增加了后续设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减少了设计更改量和工程的反复,为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创造了条件。系统的规划设计,也为项目建设方开展相关工作、进行项目投资控制、实现建设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是后期维护与管理投入不够。
  国内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对后期管理维护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上都难与其技术含量和应用需求相匹配。
  建筑智能化需要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居住环境空间和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由于它是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和有机结合与集成,高新技术含量高,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其自身也将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为此,后期的维护管理应针对上述特点,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管理人才,实施技术知识型的物业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智能建筑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并在维护管理的过程中,对系统的运营状态,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现系统的流程管理,提高系统的整体综合管理能力,使智能化系统不但能发挥其现有功能,而且能适应科技的发展和变更,确实为现代化管理提供全面的科学的管理手段。达到节省人力、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目的。目前,离此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希望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能够增强管理意识,加大后期维护与管理的投入。 


  黄筱淑,高级工程师。曾先后获江苏省科技大会奖和省科技成果奖。主持“八五”攻关项目“光纤CATV网的研究”,并进行了光纤图像通信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十余项。曾获国家、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主持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江苏国际图书中心”等十几个工程的弱电工作。主要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招标、方案审核、工程实施管理、工程验收等工作。曾获省市重点工程立功个人奖。曾参加过近百项全国各地的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招评标和项目评审工作。专业特长:视频技术、光纤通信、智能建筑、公共安防。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