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像机市场激烈的竞争并未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相反,一些原先已经解决的产品问题又经常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红外摄像机目前一个萎缩不进的局面呢?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看。

1、手工作坊的充斥
    由于红外摄像机的生产门槛较低,且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商家专门生产和出售摄像机配件,这就为手工作坊的生长开辟了一方沃土,于是三两个人租一个小房间就开始了生产,而他们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显然,质量成为了空谈。由于其低廉的价格,造成对一些正规厂家的冲击,使得正规厂家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迫于竞争的压力,为了守住市场,一些正规厂家只能压缩成本。同步地,迫于生产厂家的压力,各原材料供应商只能对材料质量逐渐缩水,这样,导致产品整体质量下降,以前没有出现的或者已经解决了的质量问题开始抬头,整个市场处于一种白热化的恶性的价格竞争之中。当然,造成现在这种局面其实应该说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

    安防行业在中国发展只有短短的20多年,红外摄像机的发展不足10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方面,各厂家正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尚未有一两个龙头型的企业来占领行业的主导地位,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很多客户缺乏对红外摄像机的正确认识,还有就是由于技术门槛太低,使得很多小型作坊有机可乘,因此导致现在局面的产生。

2、产品体系单一化、同质化
    几乎从2006年以后,红外摄像机就很少有新型品种出现,各厂家的产品,仍然是2006年的产品,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如果都不贴标签,单从外观上很难分辨出两家产品的差别。其实,在这段时间,也有公司在对自己的产品线进行更新,但是一个新产品从研发到投入市场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由于红外摄像机市场的价格波动太大,造成一个新产品刚一面世就会遭受价格打击,且在这几年时间里所开发的新产品大都是功能单一,没有特别的亮点,从而导致推广也比较困难。

3、行业机制不健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安防行业在中国起步,至今为止,国内摄像机厂商仍然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来对其进行制约,很多厂家所执行的是企业标准,甚至一些小的厂家根本就没有标准。在这样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衡量一个摄像机是否合格几乎成为空谈。另外检测标准也不够健全,目前国内对红外摄像机质量检测的唯一权威机构是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而该中心检测摄像机所依据的标准是《GB/T15865-1995摄像机(PAL/SECAM/NTSC)测量方法》,各项检测只是针对常规型摄像机的清晰度、抗电压能力、亮度、信噪比等参数进行检测,完全未涉及红外摄像机及其红外灯功率、发射距离、夜视效果等各项相关指标的测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针对红外摄像机所制定的一个标准,正是基于此现状,一些手工作坊才会肆无忌惮地生产,以此来扰乱市场。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