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AI投资热潮已褪去,投资人变得更加理性,资本迅速向AI头部公司集中,小型AI公司生存艰难。AI独角兽们虽不缺资金,但技术焦虑、落地场景局限、变现困难让他们坐立不安。部分独角兽们选择站队BAT求生;不站队的AI独角兽也要艰难寻找生存空间。具有先天优势的BAT又成为了AI领域的霸主。
AI投资热潮已褪去,投资人变得更加理性,资本迅速向AI头部公司集中,小型AI公司生存艰难。AI独角兽们虽不缺资金,但技术焦虑、落地场景局限、变现困难让他们坐立不安。部分独角兽们选择站队BAT求生;不站队的AI独角兽也要艰难寻找生存空间。具有先天优势的BAT又成为了AI领域的霸主。
9月已经秋高气爽,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依然热火朝天。
在9月17日开幕的这场大会,尽管大会汇集了包括亚马逊、微软、谷歌国外三巨头,商汤、旷世等AI独角兽公司,但舆论的焦点似乎还是集中在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三家巨头的掌舵者身上。
在主题演讲中,马云中大谈人工智能在未来三十年对传统制造业的改变。马化腾再次强调,人工智能是“大社交”时代链接人与物、人与服务的百亿市场的重要基础。而李彦宏则认为,AI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自己和AI没有关系”他说。
BAT全面拥抱 AI,对其它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来说,喜忧参半。
惊喜的是,BAT带动了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风口。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异军突起,成为最受资本关注的大方向,这一赛道也同时出现了近十家独角兽公司。
“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占全球9%,但拿到全球48%的融资,超过了美国排名第一。”昆仲资本创始人合伙人姚海波提到。
然而到了2018年,忧从中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开始呈现两极分化:一面是钱荒,募资难、机构缺钱。另一面却是BAT、软银等大的投资机构,正在不断为独角兽输血,商汤、旷视、地平线等公司不断刷新着融资记录。
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认为,从长远来看,相比其它行业,人工智能的变现滞后,尤其是现在募资难的环境下,要募集一个人工智能基金,可能意味着很难回收成本。
这背后原因是,好标的太少,资本快速涌向头部公司。这种趋势下,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大量中小型AI创业公司面临融不到钱、熬不过冬的窘境。AI独角兽们虽然不缺资本追捧,但技术焦虑、落地场景的局限和变现困难,也让他们坐立不安。一些独角兽选择站队BAT,以求获得更多生存空间;也有AI独角兽拿着从BAT或VC融到的资金频繁投资,布局垂直行业,向平台转型。那些还在BAT围城外的AI独角兽还在做与BAT的奋力抗争。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2017年底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未来3~5年是人工智能最关键的格局确定窗口期。在这3~5年,谁能让人工智能应用真正形成规模、让应用落地,谁就能在未来智能产业中占领先机。但目前看来,留给AI创业公司的时间可能没有那么长。
BAT围城,站不站队?
出门问问的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会客室被打造成了一个家居生活场景。与来访者对话的过程中,李志飞会随手从桌子上那起一款智能音箱、耳机或是手表,现场演示。
2017年底,出门问问研发了自有品牌的智能音箱,但那时,智能音箱领域已经是一片红海。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8年Q1,中国市场一共卖出近180万台智能音箱,其中110万台来自阿里巴巴,接近60万台来自小米;在全球范围内,他们的销量仅次于谷歌和亚马逊,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位。天猫精灵和小米音箱售价分别为499元和299元。而出门问问这款Tichome智能音箱定价为14000元左右,在国内总销量占比远不到1%。
“我们不会降价,也降不起。”李志飞提到,“当补贴成为游戏规则,我们作为上游的算法商几乎没有竞争力,沦为渠道的打工者。”
李志飞和团队只能另辟蹊径,在B端寻找机会。2017年,出门问问和台湾远传电信达成合作,共同推出了“远程问问”智能音箱,为台湾本地的语言习惯做了语音配适。同时,出门问问也与合作方自如、绿地集团、华润置地等尝试在智能音箱的落地,解决顾客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今年,出门问问相继推出了智能耳机、新款智能手表TicWatch2 等可穿戴领域的新产品,在京东、亚马逊等平台上获得了不错的销量。
“我们的粉丝叫T粉,他们会经常在群里讨论最新的产品。我也会经常翻看留言”李志飞提到,“做技术出身,对产品想得不够周全,看了他们的建议,我们才会想到,比如要提高手表防水性能、耳机盒子等问题。”
但相比米粉、果粉,T粉这个群体仍然非常小,多以一、二线城市的极客群体为主,相比之下在海外市场更受欢迎。今年7月,出门问问的新款智能手表TicWatch2在亚马逊Prime Day(会员日)创下了穿戴类硬件销量的第一名。“欧美的很多年轻人会更关注产品的设计和性能,而不会过多关注品牌。”李志飞说。
李志飞强调,出门问问从创办以来,一直把重心放在C端。但国内的现实是C端产品或服务需要C端大数据作为基础,这些大数据主要掌握在BAT、京东、新浪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因此,爆款产品主要产自于BAT、小米等巨头。对于初创的人工智能公司而言,进入C端的壁垒更高,起步愈加艰难。
智能音箱的争夺,只是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抢占人工智能公司发展空间的一个特例,更多的争夺聚焦在B端。
百度是BAT巨头中最先入场人工智能的公司,2012年,百度就已成立深度研究院,发布了语音产品,2013年开放平台已经上线,并于2016年全面转向人工智能。腾讯入局最晚,但发展迅速。马化腾曾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已站风口,公司内部已有超过4个团队在进行AI研发。这让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创业公司,甚至独角兽,都面临着强竞争。
2017年12月,百度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永久免费,并很快宣布与与美国芯片研发商高通等知名企业展开合作。AI免费战升级,这对科大讯飞、出门问问、云知声等独角兽企业打击巨大。
语音识别领域的“老大”科大讯飞在过去几年发展飞速,尤其在产品落地上号称成果显著,市值一度上升至千亿元。仅 2017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签约渠道数就从70多个爆增到200多个。2017年10月,科大讯飞首次举办开发者大会,宣布斥资10.24亿元,建立基金扶持开发者,以加速构建自己的业务生态。
但这些努力,在百度的开放政策下,显得很难招架。2017年底,据AI财经社报道,国内一家排名前五的手机企业,由科大讯飞转投百度,决定在其旗舰机上接入百度的免费语音技术,这直接导致科大讯飞丢失2亿美元的订单。
科大讯飞也曾经和百度、腾讯合作密切。2010年,腾讯QQ、高德、携程等,都曾是科大讯飞的客户,来自BAT的订单曾是科大讯飞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2017年底的一次交流会上,科大讯飞提到,公司过去三年来自于BAT的收入,占比平均仅有0.2%。作为对策,科大讯飞开始布局直面消费者的C端业务,但科大讯飞的资源和经验都难及对手,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因此,不少人工智能的独角兽,选择引入BAT以及谷歌等投资,不仅可以在技术和落地上避免直接竞争,还可以在落地场景上获得更多支持,比如阿里的新零售,腾讯的游戏、社交等。
以计算机视觉领域为例,国内目前已经出现四只独角兽: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并且四家都在进行融资竞赛。这四家公司中,商汤、旷视和依图科技都拿到了阿里系的投资。
旷视科技Face++在2017年10月获得C轮4.6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国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下称“国风投”)以及蚂蚁金服。
旷视科技Face++总裁付英波提到,这轮融资对旷视科技来说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资源加持。国风投的政府背景对于安防领域的应用能起到关键作用,蚂蚁金服能够帮助公司在金融领域获得更好的资源。
旷视科技和阿里的合作由来已久。2015年,3月16日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亲自演示了“刷脸”支付,背后技术提供方就是旷视科技。2017年,旷视科技在新金融领域的业务营收占到其总营收的40%。
想要在BAT之外独立发展,除了需要其它资本的支持,还需要更多自我坚持。以创建于2015年的人工智能公司——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为例,其创始成员大多来自百度研究院,但他们在初创时却没有拿百度的投资。
在A+轮豪华的投资阵容中,投资方几乎涵盖了人工智能赛道的知名VC——高瓴资本、晨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还包括了英特尔。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站队BAT,包括很快要结束的B轮数亿美元融资。”地平线CMO陆群表示道。地平线依靠AI芯片领域的积累,拥有无人驾驶系统以及芯片摄像机等成熟的产品。和李志飞类似,陆晓明认为,要把眼界放到广泛的国际市场,寻找更合适的合作方落地。
“C轮融资会优先考虑汽车领域的投资方,这源于我们在无人驾驶方向的核心技术。”陆晓明说。
不可避免的是,地平线今后也很可能面临BAT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
“BAT的加入,让AI领域的竞争更加复杂化。”姚海波提到,“中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就是,宏观上美国不谈论AI头部公司,更倾向做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做头部公司,集齐所有资源。”
国内独特的人工智能生存环境,正让越来越多的公司陷入在“站队”和“独立”的两难境地。
技术焦虑与落地场景争夺
“目前计算机视觉为核心技术的这几大企业,在技术和落地场景上差距不大。我们都是面对面在厮杀。”旷视科技总裁付英波。
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也提到,“前两年还经常看到各家公司说‘我们的某项能力达到了96.88%,又提升了一个百分点’,现在这种声音慢慢变少,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到场景化深度发展期。”
安防是目前大多数公司营收占比较高的一个赛道,仅次于新金融领域的应用。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地政府在安防、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但这种城市数量有限,无论是旷视、商汤还是依图都在快速跑马圈地。
在安防领域,上市公司大华股份(002236)和海康威视(002415)等传统安防设备供应商已经耕耘多年,占据了超过30%的安防市场,他们具有相对成熟的渠道和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公司在安防领域的优势在于技术,通过开发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系统、芯片以及摄像机等软件和硬件,突破昏暗、雪雾天气等条件的束缚,从而更精准锁定罪犯。
但传统安防公司也在迎头赶上。2017,海康威视发布了一套深眸系列的摄像机。“最初海康选择与商汤科技进行合作,但最近两年,他们愿意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中。”一位接近旷视科技的工作人员提到。传统公司也开始搭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
人工智能企业面临的是更困难的推广环境和不熟悉的渠道。“深入到三、四线以下的城镇时,创业公司很难说话。小地方的政府有自己的一套玩法,技术出身的人,打进去太难了。”有AI创业公司负责人提到。
今年4月,在全国安防大会上,地平线发布业内首款嵌入式人工智能抓拍识别摄像机。地平线CMO陆晓明提到,这款摄像机的特长,除了人脸识别技术外,在于利用芯片很好地解决了大规模数据储存问题。
“地平线目前进入了十多个城市,在青岛高新区还和当地政府展开了智能城市合作。”陆晓明提到。但他也承认,比起传统安防公司,新兴的人工智能公司很难拿下地方城市的单子,“即使技术更更先进,如果当地的安防系统不愿意配合安装,也很难大规模运用。”
安防也包含在旷视科技的“智能城市”框架内。这一框架还包括写字楼的刷脸进出,以及新零售概念下,商超等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今年6月,地平线也与永辉合作,将潜在的线下数据进行挖掘、翻译和处理,使其真正为提升客户体验和优化企业经营服务。
此外,国内外的手机厂商成为人脸识别公司的必争之地。
在早期,旷视科技的Face++开放平台可以提供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通用的能力,“2013年美图秀秀是我们第一个签单客户。”付英波提到。这一技术后期可以应用到拍照、直播、短视频等相关的工具和硬件中。
商汤也紧随其后,推出Sense AR特效引擎,可定位并识别主播面部动作、手势,实现AR特效梅花。
目前,旷视主要合作方是华为、小米和vivo,而商汤主要服务于OPPO 和vivo。
vivo甚至选择两家公司为不同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并借此获得议价优势。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向媒体提到,vivo旗舰机X20上面的人脸识别技术来自商汤科技,海外市场如印度地区手机应用的人脸解锁技术是旷视。
“这种分区域、分品牌的制衡对手机公司而言,可分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胡柏山称,但这对于商汤和旷视来说,意味着战战兢兢,唯恐落选,拼尽全力。
CIC灼识咨询总监董筱磊,目前安防、金融、新零售、教育、娱乐等行业都有潜力成为百亿级赛道,而医疗、无人驾驶领域是正在兴起的赛道,在中国会有较大的落地机会。
但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则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立刻落地的点不是很多,无人驾驶、医学等,都是非常好方向,但并不是说今年、明年就能够有盈利。”
而对于BAT来说,落地场景则是天然的优势。
9月6日,腾讯宣布将优图实验室升级为腾讯计算机视觉研发中心,将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四大方向”和“十大领域”。腾讯副总裁梁柱强调“没有把谁看做是竞争对手”,“本质上腾讯是一家足够大的公司,具备很多场景,场景对于AI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优图还是AI Lab,其指标首先是满足腾讯的应用场景。”
在雷锋网评出的2017年“AI 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单”中,蚂蚁金服和天猫分别在“AI+金融”和“AI+零售”中位居首位,百度Apollo在“AI+出行”领域位居首位。
垂直机会与AI独角兽平台化
近期,昆仲先后投资了医疗AI领域的垂直项目Scanadu、AR公司凌感科技Usens、拥有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虚拟现实显示等多项专利的柔宇科技、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品牌——速腾聚创。
“未来几年,我会更看重专注垂直领域和固定场景的创业公司”昆仲资本合伙人姚海波提到。
德同资本合伙人陆宏宇也认同这一说法。“如果现在募集一个人工智能的基金,3年内投完,我可能会拒绝。既有扎实技术又具有变现前景的项目太少,盲目投资可能导致难以收回成本。”
另一大趋势是,AI独角兽们也开始了一轮投资与并购,力求从技术公司向平台升级,扩大场景开发。
今年8月,影谱科技获得了D轮13.6亿元融资,投资方正是商汤科技。影谱科技是人工智慧在视频和广告领域成功商业化的案例,它通过视觉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分发,打开内容广告的增量市场。此前,影谱科技曾获得德同资本的投资。
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后,平台化是商汤进阶的方向。目前,商汤已经公开的投资案例包括51VR、禾连健康、苏宁体育、影谱科技等7个项目。
2017年,旷视科技、依图等独角兽也成立了投资部。今年4月8日,旷视科技宣布全资收购艾瑞思机器人 (Ares robot),完成第一笔投资的同时,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依图对外公布了对AI芯片公司ThinkForce、AI生物制药公司AccutarBio等。
AI独角兽们从自己发展到通过投资实现平台化,背后其实是场景落地的需要。以瑞思机器人为例,旷视可以为机器人所需要的视觉算法,机器人生产研发背后也需要对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有诸多要求,也是对旷视现有算法团队的补充。同时,这笔交易还可以让旷视科技获得了切入仓储物流自动化市场的时间。
庆幸的是,现在,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度有了大幅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延伸到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
“目前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还是B端为主,这意味着过程没有C端那么快,会是一场持久战。”姚海波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未来不存在明显的To B和To C的概念。比如说,华为最早做通信设备,今天也在做To C的服务。IBM以前做To C服务,它也可以做To B服务。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公司的发展速度会有大幅提升。”
在陆晓明看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行业有很大区别,不是简单的营销传播,而需要带着技术“上山下乡”,深入到行业里提升效率,和行业交织的过程则是缓慢的。但对于人工智能变现,他抱着殷切的希望,“这个交织的过程越复杂,会形成越高的壁垒,收入就越难碰到天花板。”他说。